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應對經濟危機手段比美國高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04 08:28:00


圖為中國央行
  中評社香港6月4日電/進行推斷的誘惑是難以抗拒的。這一趨勢對市場、政策制定者、家庭和企業發揮著強大的影響力。但挑剔的觀察者了解綫性思維的局限性,因為他們知道,綫條會彎曲,有時甚至會折斷。這就是今天在評估塑造全球經濟的兩個關鍵因素方面的情況。這兩個因素就是與美國政策相關的風險,以及中國經濟的狀況。 

  世界報業辛迪加網5月29日載文《中國設置美國的心理陷阱》,文章說,量化寬鬆開始時是一項崇高的努力——作為美聯儲對一場痛苦危機的孤注一擲的解藥,是及時的,也是得到充分闡述的。
 
  具體產品融資業務和第一輪量化寬鬆政策加在一起,使得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到2009年3月為止飈升至2.3萬億美元,而危機前的2008年夏季卻保持在9000億美元的水平上。而遭受危機的市場的深層封凍則解凍。
 
  美聯儲的錯誤是推斷休克療法不僅可以挽救病人,也會促進持續複蘇。從2009年年底到今天,另外兩輪量化寬鬆政策使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又擴大了2.1萬億美元,但在啓動實體經濟方面卻收效甚微。
 
  與美國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央行緩解危機和促進複蘇的努力不同,中國實施了4萬億元人民幣的財政刺激,以便在危機最嚴重時期啓動其疲軟的經濟。中國的努力帶來了基礎設施項目方面的立竿見影與急劇的增加。
 
  需要注意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北京後來沒有作出狂熱的推斷。中國官員認為,他們在2008年到2009年的行動是一次性措施。他們要比美國同行快得多地直面了在危機最嚴重時期採取的政策的危險性。
 
  美聯儲繼續對量化寬鬆政策對資產市場和實體經濟可能會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屑一顧。與之不同的是,中國當局對危機期間和危機過後產生的新風險有清醒得多的認識。他們迅速採取行動,消除了許多風險,特別是由過度借貸、影子銀行和房地產市場所帶來的風險。
 
  對中國官員是否已經做得足夠的問題還沒有定論。他們已經做到了,盡管這樣的看法今天屬於少數。在當前的經濟增長放緩面前,中國本來完全可能恢複到其以前的方法。但它沒有這樣做,這表明中國領導人願意制定一條不同的路綫。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