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外軍猜中國龐大軍事衛星項目 正衝刺世界最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03 08:34:36


美國DSP導彈預警衛星。
  中評社北京5月3日電/據環球人物雜誌報道,馬航客機失聯後,多國參與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海空大搜救。高科技手段派上用場,這其中,各種人造衛星最受關注:包括中國“高分一號”衛星在內的數十顆對地觀測衛星拍攝了大量相關海域照片,為尋找客機、排除疑點立下了汗馬功勞。

  人造衛星用於各種軍事目的就被稱為軍事衛星。實際上,早在上世紀60年代,軍事衛星就已經開始在偵察、監視、預警、通信等領域發揮作用。由於它應用廣泛,各國競相研製。迄今,在太空運行的軍事衛星數以百計。

  “科羅娜”數清蘇聯導彈

  1957年,蘇聯將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升空後,人們一直盤算著讓衛星幹點“實事兒”。在冷戰年代,首先應滿足的是軍事上需求,衛星為軍方幹的第一件事,是進行照相偵察。美國《軍事情報》雜誌披露了研製第一顆照相偵察衛星的內幕。

  上世紀50年代末,美國朝野流傳一個消息:蘇聯在彈道導彈領域有明顯優勢。赫魯曉夫對外宣稱:“在我們工廠裝配線上,每年可像生產香腸一樣生產出250枚帶氫彈頭的火箭。如果這些致命武器在某個國家爆炸,那裡什麼東西也不會留下。”

  美國人很著急,事實到底如何呢?美國曾派偵察機前往蘇聯進行偵察。1960年5月1日,美國飛行員凱利·鮑爾斯駕駛 U—2型偵察機飛越蘇聯領空時被擊落。美國隨之取消了這一飛越蘇聯領空的計劃。就在這期間,有人提出一個大膽設想——把照相機搬到太空,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親自下令研究照相偵察衛星,於1960年研製成功並發射。同年 8月19日,美國空軍一架C—119型運輸機飛臨太平洋上空,機組人員打開飛機尾部的艙門,放出一根纜繩和一張奇怪的金屬網,將一只正徐徐下降的降落傘網住,然後把降落傘切掉,再把降落傘下面掛著的一個東西拉進機艙。美國就此宣布:科學衛星“發現者”號回收成功。但實際上這就是代號“科羅娜”的偵察衛星。

  “科羅娜”衛星也揭開了蘇聯導彈的真相。通過判讀衛星照片,美國中央情報局指出:蘇聯已經部署的洲際彈道導彈還不到25枚。而當時美國已擁有比蘇聯多數倍的洲際彈道導彈和多3倍的B—52戰略轟炸機。

  “科羅娜”衛星不僅被用來偵察蘇聯,也監視後來的中蘇邊境衝突和印巴戰爭。

  上世紀90年代,美國解密了86萬幅衛星照片。其中,95%為國外地區的照片,而且有近半數照片不同程度地被雲層遮擋。這說明在早期可見光照相偵察活動中,可以利用的偵察照片只有一半左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