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俄媒:中國對日用殲十足夠 蘇35舞台是南海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05 09:33:34


 
  直至今日中國航空兵在許多方面仍舊依賴俄羅斯,媒體關注的焦點集中在中國自主研製的隱形殲擊轟炸機和直升機項目上。完善中國航空兵的戰鬥潛力成為廣泛傳播的話題,每月都有相關項目的新報道。在這些航空研製項目框架內,中國軍工生產和設計能力得到較大發展,但是仍有“瓶頸”,特別是經常報道的發動機問題。 

  中國繼續仿制和借鑒俄羅斯發動機技術,因為中方非常希望能夠獨立自主研製國產先進發動機。實際上,購買蘇-35並不代表中國軍事領導層優先戰略方向的變化,只是指出了中國今天作為俄武器成品最大購買國和仿制生產國的相當尷尬的現狀。雖然自力更生對中國來說永遠都非常重要,但是迅速引進最現代化武器裝備的戰略需求現在終究占據上風。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情報,中國早在1991年就已開始採購蘇-27殲擊機。 

  出於完全可以理解的原因,俄羅斯對自己的主要出口產品蘇-27戰機在中國以殲-11為名仿制生產較為不滿。俄媒體此前報道稱,俄方決定不向中國出售蘇-35,擔心日後同樣會遭到仿制,並被中國推向國際市場,對外出口供應,從而削弱俄戰機出口地位,打擊對俄來說非常重要的經濟來源。但是現在,俄羅斯似乎正在對中國仿制的擔憂和希望銷售武器的願望之間努力尋找平衡。 

  對於中國採購蘇-35的問題,可以通過透視目前正在發生的事件,從中國戰略需求的角度加以分析。比如最近的領土爭端,與鄰國的摩擦,能讓人清楚理解中國為什麼渴望購買蘇-35戰機。簡單地說,蘇-35雖然不具備隱身性能,卻是當今世界最好的殲擊機。在西方,隱身性能是現代化飛機結構的主流特點,但是對於滿足中國需求來說,其他因素更為重要。而且令人更加意外的是,像空戰優勢這種指標,並不是蘇-35最為關鍵的商業優勢。 

  雖然這種戰機能夠保證中國軍隊對鄰國,比如裝備F-15和其他飛機的日本軍隊的優勢,但是這種俄制現代化戰機不會在一些衝突地區,比如說台灣海峽上空,為中國軍隊帶來任何新的特殊能力。在台海或者與日本爭議的釣魚島附近,中國完全可以大量動用殲-10截擊機和多用途殲擊機。對中國來說,蘇-35的最大優勢很可能在於其飛行速度和油箱容量。與蘇-27類似,蘇-35的研製用途就是為了巡邏俄羅斯廣闊領空,抗擊在遠離大城市中心地區出現的威脅。現在中國空軍正好也遇到了類似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