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修通墨脫公路,武警交通部隊起到了關鍵作用,該部隊曾參與過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和其他一些公路的建設。據《人民日報》報道,在打通嘎隆拉隧道期間,武警交通部隊的官兵兵分兩路,集中200多名素質過硬、隧道施工經驗豐富的骨幹,調集近百台(套)國內最為先進的鑽探和掘進設備,採用管棚注漿、混凝土抗凍融、高原斷層施工、震區深層灌注等12項施工工藝,成功突破11處大斷層和冰川泥石流堆積體。由於隧道湧水問題突出,只能採取逆坡抽排的方式,施工人員平均每天要在水裡浸泡4個小時。經過兩年多的艱苦施工,兩支相向掘進的武警部隊終於在地下幾十米深處會師。
時任西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廳長趙世軍稱,嘎隆拉隧道全長3310米,平均海拔3700米,因地形複雜,有“隧道地質病害百科全書”之稱,“這樣的工程也只有武警交通部隊能夠完成,他們極高的政治責任心,最優的施工組織、施工方案和經濟指標讓人肅然起敬”。
一度險遭印度侵占
儘管墨脫面積僅3.4萬平方公里,但它在中國邊防格局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遊客站在墨脫境內微微晃動的解放大橋上,身下就是流量相當於三條黃河的雅魯藏布江,流速每秒3米,再過一個多小時,也就是經過十幾公里,河水便會抵達印度非法占領的下珞瑜。
而在中國出版的地圖上,雅魯藏布江流經墨脫縣境後,需要再經過約兩百公里,到達一個叫巴昔卡的地方,江水從那裡進入印度的阿薩姆邦,與之垂直的邊界線就是中方主張的中印“傳統習慣線”。從地圖上看,墨脫距國境線的直線距離至少120公里,理論上和日喀則、南寧、佳木斯到邊界的距離差不多,然而,這裡的駐軍的確是邊防軍。
從歷史上看,墨脫原本只是珞瑜地區的北緣,歷史上又稱“上珞瑜”,它的核心地區如今卻被印度劃入“阿魯納恰爾邦”版圖。1982年中國進行人口普查,能在中方實際控制區域內普查到的珞巴族公民只有2065人,其餘數十萬人均在印度控制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