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家:穿島鏈勿樂觀 海軍仍不及日本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11-02 11:43:12


 
  第一島鏈抵近中國,一方面有利於對中國的壓制,另一方面卻也反過來增加了被我岸基導彈部隊反壓制的風險。因而近來美國悉心打造第二島鏈,作為“相對後方”的基地,既可以避免遭到突襲,又能及時支援第一島鏈。為此,美軍不惜把一些部隊從第一島鏈後撤到第二島鏈,如從沖繩撤退了7000名海軍陸戰隊隊員到關島。所謂拳頭先縮回去、再打出來更痛。美軍這種調整,使得其在島鏈的兵力分布更有彈性,而對整個區域的掌控和應變力度都得到提高。第二島鏈還有多個海空軍基地,也是美國本土以外唯一能夠保障B-2隱型轟炸機部署的基地,還有美國在西太平洋唯一的核潛艇基地。從這裡起飛的戰略轟炸機可以在8小時之內攻擊東亞大陸目標,核潛艇則可以巡視整個西太平洋。
 
  再往東的第三島鏈,則是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所在地,也是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的後勤和指揮中心夏威夷。這裡駐有美軍第25輕步兵師,一旦出現緊急情況,也可以快速部署至東亞前線,同時又能得到美國本土西海岸駐軍的馳援。這樣一來,三重島鏈組成的軍事部署,不但把整個太平洋完全納入美軍掌控,而且對我國構成了極大的制約。我國1.8萬公里的海岸線,外接大洋的航路,卻總是遭到美軍的監視和封鎖,以至於“有海無洋”。另一方面,一旦戰爭爆發,第一島鏈的美軍及其僕從國軍隊卻可能在短時間內便對我國沿海經濟發達省區造成實質性威脅。

  當年海疆 篳路藍縷 保家衛國
 
  美國的島鏈戰略剛剛建立之時,新中國也才成立不久。那時候,儘管陸軍在朝鮮戰場上和美軍打成平手,新中國的海空軍卻非常薄弱。尤其是海軍,上世紀50年代僅有4艘蘇制驅逐艦,與美軍相差何止百倍。人民海軍當時的任務,主要是防禦台灣國民黨軍對沿海島嶼的進攻。這種情況下,自然談不上突破島鏈。美國搞什麼島鏈戰略,也是為了蘇聯的太平洋艦隊,而壓根不是針對中國那幾條破船的--我們甚至連作為對手的資格都沒有。
 
  後來隨著我海軍逐漸發展壯大,活動範圍也漸漸從海岸線往外拓展,捍衛海疆,保衛海權的戰略任務出現了。儘管那時中蘇交惡,中美建交,似乎“美帝”也並不是完全衝咱來。但為了一萬八千公里海岸線的寧靜,為了中國海軍的夢想和尊嚴,當年的先輩們,依然義無反顧,向島鏈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出擊。
 
  1976年12月,252號潛艇在副支隊長許志明(現為退休海軍少將)的指揮下,率先吹響了遠征大洋的號角,逼近第一島鏈。在克服了缺少水文資料、空氣壓縮機故障等多重困難之後,252艇終於穿越了第一島鏈。人民海軍首次進入西太平洋。此後,252艇又戰勝了強台風的侵襲,躲過了外軍艦隊的搜索,連續行駛數十天後,勝利返航。
 
  1977年11月,東海艦隊271艇對第二島鏈中的望夫島進行了偵察。但是,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我軍的艦艇只是到達第二島鏈,並未能實現突破。第二島鏈依舊是束縛中華海洋巨龍的鎖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