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7日電/據新華社報導,趕進度不“貓冬”,謀發展不歇腳。歲末寒冬,氣溫驟降,“塞上江南”大地上卻處處洋溢著火熱的幹勁。今年前三季度,寧夏全區實現生產總值3860億元,同比增長4.9%,連續11個季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季度15項主要經濟指標中,8項指標增速位居全國前10位,3項位居全國前3位……
在諸多不利因素影響下,寧夏這份好於預期、高於全國的經濟成績單因何而來?走進企業車間、項目一線和消費市場,記者感受到這個西北小省區經濟成色向新、底色向綠、特色向外的發展趨勢。近年來,寧夏錨定目標修煉產業內功,梯度培育發展新動能,正在加速擺脫路徑依賴,走出一條揚長避短、特色發展的轉型新路。
成色向新
走進位於寧夏銀川的世界首個萬噸級鑄造3D打印智能工廠,明亮的廠房裡地面一塵不染,3D打印技術、AGV轉運、機器人自動清砂和組芯等技術,讓鑄件生產全程數字化,與人們印象中“苦、臟、熱、累、險”的傳統鑄造工廠完全不同。
作為一家有著近60年歷史的鑄造企業,寧夏共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加速從傳統鑄造向“智慧工廠”、高端裝備製造轉型。公司董事長彭凡表示,集團實現從單台設備到3D打印生產線,再到數字化工廠的產業化應用,通過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在守住高端裝備關鍵零部件“基本盤”的同時,努力在3D打印高端裝備製造上占據一席之地。
現代煤化工、工業藍寶石、稀金鉭鈮鈹,一批批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撐起經濟發展新動能的背後,離不開寧夏近年來大力實施市場主體梯度培育和提質升級行動,引導企業聚焦實業、專注主業,在細分領域精耕細作,練就更多“獨門絕技”,培育更多“單打冠軍”。
寧夏工業和信息化廳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寧夏完成工業增加值1500多億元,增長8.5%,對全區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63.5%,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1%,位居全國第三。值得注意的是,以大數據、雲計算為主的新興電信業務收入增長達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