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前期A股下跌除了因為短期經濟增長走弱之外,還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宏觀政策反應函數預期紊亂。而決策層已經明顯重塑了這種預期,改善了各方對中長期經濟增長前景的信心,自然應該在股指中表現出來。
其次,作為各方都關注的價格指標,A股是較為重要的預期風向標。股市下跌容易加大悲觀預期,甚至形成悲觀預期自我實現的惡性循環。考慮到這樣的風險,中央政府採取措施將股市穩住也有合理性。
但在經歷過2015年股市泡沫破滅帶來的“股災”之後,股市資產價格泡沫會是金融監管者著力預防的風險。所以在此次寬鬆政策帶動A股大漲滯後,監管者一定會有意識地控制股市流動性,避免資產價格泡沫擴大。
今年在市場壓力之下,A股市場股票融資規模顯著下降。今年前8個月,中國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總量衹有1576億元(人民幣,下同)。而在2021、2022和2023年的前8個月,股票融資總量分別為7370億元、7717億元和6417億元。相比前3年的同期水平。今年前8個月股票融資規模大幅收縮。在流動性改善之後,股市融資規模勢必會在監管者的引導下逐步放大。如此,可一方面將股市資金導入實體經濟,更好發揮股市支持實體經濟增長之功效,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股市資金堆積的程度,減輕出現資產價格泡沫的風險。
未來的A股市場中,有可能出現監管者基於對資金流入(通過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與流出(股市融資)的調控,而對股指進行“區間管理”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