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阿勒泰”
http://www.CRNTT.com   2024-05-24 17:45:41


 
  和阿勒泰的美一樣觸動人心的是當地哈薩克族朋友的熱情。《我的阿勒泰》導演滕叢叢接受媒體採訪時講述:哈薩克族的人們特別熱情,你只要認識一個,就能認識一群,他會把所有同學家人朋友介紹給你,我因為要拍賽馬所以去參觀,接待我的朋友覺得我們對馬有興趣,把家裡的馬牽出來,非讓我們每個人都騎馬跑一圈不可,那時我要趕往下一個地點采風,解釋了好半天、費老大勁才婉拒了。

  劇中的故事大約發生在20年前。也是在20年前,筆者曾去阿勒泰採訪,一行人長途跋涉,隨意走進草原上一座氈房,主人都會給你倒上一碗熱氣騰騰的奶茶,幫助風塵僕僕的旅人抵禦寒意、驅除疲憊。不管曠野的寒風如何刺骨,哈薩克牧民家裡總是溫暖的。氈房四周會裝飾色彩鮮艶的掛毯,有的掛毯上會展示獵鷹的標本或者狐狸皮,以示主人的驍勇剽悍。氈房主人會告訴你:哈薩克男子5歲能騎烈馬,10歲敢鬥惡狼,風霜雨雪不困,一飲鬥酒,一餐只羊。

  阿勒泰有個傳統習俗,客人抵達要喝“下馬酒”以示歡迎,客人離開要喝“上馬酒”祝願平安。後來汽車普及,“下馬酒、上馬酒”也就改成了“下車酒、上車酒”。有時“上馬酒”會反復多次奉上,客人走出數公里甚至又被攔住,“再喝一杯上馬酒”。有一次,筆者和同事工作結束準備離開阿勒泰,臨行前告別,相熟的哈薩克族朋友搬出一箱上馬酒,每人喝下一大杯“飽含祝福的上馬酒”後趕緊離開,實在不勝酒力,沒想到朋友的車一直跟在後面。“不要停!快走!肯定還有上馬酒。”10公里、20公里、30公里——阿勒泰“新H”牌照的車還跟在後面。“要不然我們停車問問,這上馬酒也太熱情了。”兩輛車靠邊安全停車。後車門打開,朋友跑過來氣喘籲籲:“你們的一台相機忘拿了,我是來送相機的,你們跑啥呀,打喇叭也不停。”大家相視大笑。

  “最安靜與最孤獨的成長,也是能使人踏實、自信、強大、善良的”

  雪山綠草白雲,悠悠轉轉的羊群和馬匹,阿勒泰“治愈系”風光和“從前慢”的生活,給身處城市喧囂的觀眾打造了一處精神“世外桃源”;詩意的人生哲學給忙碌疲累的人們一份難得的鬆弛感和安定感。社交平台上,網民把《我的阿勒泰》叫作“賽博吸氧劇”,有人評論稱“阿勒泰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我好像潮濕的腐木,曬到了陽光”。

  時代高速發展,競爭愈加激烈,快節奏生活和高強度工作時刻綳緊人們的神經。《我的阿勒泰》中,奶奶走丟了,張鳳俠說:“丟了就丟了嘛,再找回來就是了。”一家人晚上睡覺,木板床塌了,張鳳俠說:“床塌了,又不是天塌了,還能影響我睡覺?”輕喜劇元素消弭了許多人的焦慮,注入了灑脫和樂觀。

  一段時間以來,“性價比”“有用性”一定程度上成為衡量個人價值的“參考坐標”。《我的阿勒泰》中說:“我們生下來不是為了服務別人的,草原上的樹啊、草啊,被人吃被人用是有用,要是沒有人用,它就這麼待在草原上也是很好的嘛,自由自在的。”劇中這些淺顯的語言,提出了一種超越功利主義的追求、一種形而上的責任,引發人們的思考和共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