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更“新”:加快建設長三角科創共同體
長方形的黑色小盒子,衹有一本書大小,卻是衛星的智能“大腦”——今年2月,位於浙江杭州的之江實驗室自主研發的“極光1000-慧眼”星載智能計算機跟隨衛星進入太空。
與傳統遙感衛星拍攝圖片要傳到地面處理不同,搭載“極光1000-慧眼”後,衛星在天上就能直接進行“雲判”、壓縮以及目標識別。“我們將不斷激發智能計算對產業變革的跨越式推動作用。”中國工程院院士、之江實驗室主任王堅說。
“上海和長三角區域不僅要提供優質產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給”“長三角區域要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跨區域協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指引著長三角做實科技創新共同體,持續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
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最近幾天,位於江蘇南京的紫金山實驗室的工作人員正馬不停蹄地籌備即將召開的2024全球6G技術大會。從追趕到並跑,再到如今5G、6G力爭引領創新,中國移動通信技術的迭代史,也是一部創新史。
“現在研發6G,就是為未來的智能化信息社會提供超強連接能力。”中國科學院院士、紫金山實驗室主任尤肖虎表示。
長三角科創共同體建設辦公室的數據顯示,包括上海光源等在內,長三角建成和在建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共計28個。每萬人擁有研發人員76.20人年,是全國平均水平的近2倍。
用制度創新激發科技創新活力。今年一季度,上海復宏漢霖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攜手華東理工大學、江蘇百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啟了聯合攻關計劃“抗體藥物的國產製造關鍵技術開發和產業化”項目。這項合作,源自長三角的“揭榜掛帥”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