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不起眼的文物耐人咀嚼的人情世故
http://www.CRNTT.com   2024-03-30 14:33:56


 
  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項元汴讓人把那張沉香床放在門口,又把金銀珠寶和綾羅綢緞堆在旁邊,然後指著歌姬就說:“我以為能在青樓找到有情人,不惜千金買你一笑。誰知才過去一個月,你就把我忘了,當初山盟海誓都成了笑話。別人都說青樓女子絮薄花浮,先前我還不信,如今不信也不行了。”說罷,一把火把沉香床給燒了。好幾天,那條街都是沉香氣味,繞街三日,餘香不絕。這條街從此得名沉香街,就是如今南京夫子廟秦淮河南岸的鈔庫街。

  前幾年,在廣東崇正秋拍見過一件明晚期“朴庵家藏”款出戟耳爐。朴庵,就是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後人多熟知他和董小宛的情事。那些故事被記錄在冒公子於董姬死後寫的回憶錄文體《影梅庵憶語》裡。在冒襄回憶錄裡,他和同是教坊司歌姬出身的董小宛一起品香,“大小數宣爐,宿火常熱,熱香間有梅英半舒,荷鵝梨蜜脾之氣,靜參鼻觀”,香味的記憶在項元汴那裡代表了寡情薄意,但在冒襄記憶裡卻與愛情難舍難分,以至美人死後,冒襄再不曾在水繪園燃起過去的熱香。如果那個戟耳爐真是他們用過的,倒真有些“舊事與日遠,秋花仍舊香”的意思。

  帶鈎、銅鏡與印章裡的長毋相忘

  有件精致小巧的銀帶鈎,出土於西漢江都王劉非的第十二號陪葬墓。它的主人是劉非的妃子淳於嬰兒。嬰兒這個稱呼很奇怪,在江都王那裡,是稱呼心上人的親密昵稱。這器物雖小,卻見證了漢代貴族豐富多彩的感情生活。

  這枚小帶鈎的作用類似現代人的皮帶扣。帶鈎為西漢常見的琵琶形鈎體,模鑄,形體精小。鈎首為長吻翹鼻的龍首,突鼓眼,雙耳向後矜立,其後鈎頸曲漸寬連接著肥鼓的鈎身。鈎背腹凸出一個圓形的鈎鈕,以鈕柱連接鈎腹部。整器以中剖線為軸,自鈎首龍耳下開始兩側錯飾雲氣紋,鈕面亦做同心圓的錯銀紋樣。大概是因為錯入銀片的銀質中含金的緣故,器表裝飾利用了色差烘托出需要突出的紋樣來。

  這枚小帶鈎的精妙之處還在於,其既能沿中軸對半將一鈎分為大小均等的二鈎,亦可以利用鈎首、尾兩端處突出的柳釘符合成一鈎,尤其是可分合的鈎身內面有“長毋相忘”四字吉語,一側鈎身為陽文、另一側鈎身為陰文。兩鈎扣合,文字便隠匿不見,又因兩鈎合併成一鈎使用時,將鈎紐扣入革帶的細槽內卡緊,整器便密不可分了。長毋相忘,是漢代人常見的詞語:“你永永遠遠都不要忘了我”。這個詞在漢瓦當和漢鏡裡見得也很多。漢鏡裡除了“長樂未央,長毋相忘”,還有諸如“君來何傷,長毋相忘”這樣的銘文。如今這帶鈎也成相思物,入土兩千多年,也將浪漫歸於一抔黃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