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六百多萬噸“生態包袱”變身“綠色財富”
http://www.CRNTT.com   2024-03-18 12:44:07


 
  記者走進位於興安盟突泉縣永安鎮四家子村的內蒙古億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看到廠區內一堆堆金黃的秸秆像一座座小山。這幾天,工人們正在為生產儲備原料。

  依托龍頭企業,突泉縣建立了健全的農企利益聯結機制,由企業組建專業的收儲、運輸隊伍回收農戶秸秆,利用秸秆、畜禽糞污生產復合微生物肥料,年生產有機肥20萬噸,轉化秸秆14萬噸、羊糞6萬噸。

  “最近,我們與中廣核興安盟生物能源有限公司簽訂了5000噸的有機肥半成品復合原料採購合同,目前已經生產1500噸。按照訂單看,我們年可利用廢棄秸秆20萬噸以上。”內蒙古億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包文成介紹,秸秆回收到廠區後進行粉碎,按照一定比例添加牲畜糞便,加入微生物菌劑,使之加熱發酵,待到發酵成熟後,生產加工成有機肥料。

  “能源化”暖了家園

  在興安盟扎賚特旗永林生物質熱電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裡,秸秆拆包破碎後被輸送進高溫高壓循環流化床生物質鍋爐,源源不斷的生物質燃料轉化為“綠色”電能、熱能。該公司經理胡雪介告訴記者:“生物質熱電聯產以消耗秸秆、稻殼、稻草等資源為主,年轉化秸秆28萬噸、節約標煤10.0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05萬噸,年售電及供熱收入2.2億元,帶動當地農民直接增收5600萬元。”

  熱電公司利用從周圍農戶田地中收購的秸秆進行發電,進行生物能源的再利用。目前,興安盟全盟燃料化利用超過45萬噸。與此同時,興安盟按照合理半徑規劃建設規範的秸秆收儲點,引導支持旗縣農牧部門組織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實現秸秆收儲運銷網絡鄉鎮全覆蓋,促進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農牧民增收。

  如今,興安盟以秸秆飼料化、肥料化、燃料化為轉化的主要途徑,兼顧原料化、基料化的有效發展,讓“秸秆渾身都是寶,綜合利用效益好”在當地成了共識。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