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7日電/據大公報報導,陳平原(北京大學哲學社會科學一級教授):某種意義上,只讀小說,把金庸當文化人看,是很不夠的。理解金庸的獨特貢獻,必須兼及其作為報人的政治智慧與作為作家的文學才華、儒道制互補、出入之調和、自由與責任、個人與國家,在金庸這裡,既落實為大俠精神的闡發,也體現在小說與政論之間的巨大張力。
張紀中(著名導演、內地金庸電視劇第一製片人):我和金庸先生相識是在1999年的杭州,因為一塊錢的《笑傲江湖》的版權轉讓費而結緣。他的作品傳承了一份中國的英雄主義情懷。如今AI、AR等技術的發展,可以讓大家更沉浸式地去體驗金庸的武俠世界,感受這份英雄主義情懷。我現在還想拍金庸筆下沒有出現的人物,比如說獨孤求敗。可以用金庸的想像力,加上我們的想像力來塑造一個獨孤求敗人物。但這個是後話,能不能實現我也不知道。
蔣思雨(浙江旅港青年會會長):金庸先生的小說給我們年輕人的啟示就是,不管人生遇到多大的困難、磨難,都不要放棄。同時,借助金庸的影響力,也為我們搭建起了浙港兩地青年交流的平台。我們要運用好金庸留給我們的文化財富,將這些文化賦能,邀請更多香港年輕人來到浙江來看看金庸的故鄉,不斷加強兩地的青年交流。
文女士(從湖南衡陽來嘉興觀展):金庸先生的作品中不僅有家國情懷的高度,也有兒女情長的細節,這些人生哲理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和教育。對我的生活、工作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王利忠(金庸迷):我不僅收藏有3000多冊各種版本的金庸小說,還組織創辦了金庸迷群英會。作為金庸的老鄉,我希望通過類似這樣的活動,能吸引更多金庸迷來到海寧,跟著金庸的小說,看看海寧潮、品嘗家鄉菜,將他筆下的俠義精神以及中國傳統文化傳播得更遠。
王學海(金庸迷):看完金庸百年紀念展覽,對金庸先生的認識又有了新的角度。比如1949年6月,他發表於《大公報》的《從國際法看新中國政府的承認》,這說明他不僅僅是一個報人,還對政治有著深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