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6日電/據大公網報導,《俠之大者─金庸百年誕辰紀念》活動昨日上午在中環愛丁堡廣場舉行,為紀念已故武俠文學泰斗金庸誕辰一百周年揭開序幕。位於沙田的香港文化博物館今日也將舉行相關展覽。接下來,有關展覽將在機場、郵輪碼頭、港澳碼頭及一些公共地標舉辦,並將前往大灣區、內地及海外舉行巡迴展覽、主題分享。有理由相信,藉由今次紀念活動掀起的新一輪全球“金庸熱潮”,將成為香港的又一項國際盛事,擦亮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金漆招牌。
金庸一生創作無數,其中15部武俠小說更是令他蜚聲中外。他的小說一版再版,至少有3億冊,使其成為全球讀者最多的中文作家之一。根據其作品創作的影視劇拍完再拍,至今不下一百多部,在中文作家中無出其右。
“金庸熱”長盛不衰,是因為他的作品遠遠超出武俠的範疇,有人評價其作品“打通儒釋道,馳騁文史哲,驅遣琴棋書畫、星相醫蔔”,做到了“雅俗共賞,承載全息中華文化”,堪稱中國文化的其中一座巨大寶庫,這一點也不誇張。
值得一提的是,金庸當年在大學讀的是英文專業,後來到《大公報》應聘的首份工作職位是翻譯,良好的外文水平,令他得以在創作中借鑒西方文化。他於1948年被調派到香港工作,後來在與《大公報》同系的《新晚報》連載其武俠小說,很快打響名堂,一時間洛陽紙貴。可以說,學貫中西加上香港的特殊環境,造就了金庸。金庸生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當年不是來香港,“人生的命運可能就會完全不同”,足見生活和工作環境對其創作的重要性。
金庸是香港的,更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級的文化現象。圍繞金庸誕辰一百周年展開的一系列紀念活動隆重熱烈,備受關注,反映“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有條件、有實力在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復興中扮演重要角色,這也是“愛國者治港”新時代的歷史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