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見龍在田:洛陽出土銅鏡上的龍紋縱覽
http://www.CRNTT.com   2024-02-23 11:28:16


 
  這一時期,鏡上龍紋呈現出與眾不同的特點。如洛陽郊區龐家溝出土一面隋代四神十二生肖鏡,內區四神中的龍首昂起,尖吻突出,青龍的體勢更加修長,肩生翼翅,四肢強健,呈行走狀,前後有祥雲襯托。外區十二生肖中的辰龍與巳蛇為鄰,立姿,空間狹小,故以簡化、概括的形式來表現其身姿。

  初唐鏡以2001年洛陽偃師杜樓磚廠唐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崔大義及妻李夫人合葬墓出土四神十二生肖鏡為代表。自龍首、細頸至前肢,呈現出S形的曲線美。舒展的四肢,飄逸的雙翼,後揚的長尾,展示出一種靈動之姿(圖十)。

  盛唐鏡的典型例證是1984年洛陽偃師杏園村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李景由墓出土直徑為24厘米的盤龍鏡,現於北京中國考古博物館展出(圖十一)。還有一面洛陽北窑村出土口中含珠的盤龍鏡,目前在洛陽博物館舉辦的“尋跡中國龍:洛陽出土龍文物特展”中展出(圖十二)。唐代盤龍鏡大氣開張的體勢,強健有力的四肢,凝心聚氣的神情,鱗爪飛揚的動感,無一不彰顯著大唐的非凡氣度與萬丈豪情。

  中唐鏡見於1955年洛陽澗西唐興元元年(784年)陳曦夫婦合葬墓出土一面月宮對鳥盤龍鏡,自上而下的紋飾分別為月宮、對鳥與盤龍。神龍躍出水面,昂首曲頸,張牙舞爪,一後肢與龍尾相絞纏,兩側各有一朵祥雲映襯(圖十三)。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一種復古傾向反映在唐代龍紋鏡上。如洛陽北窑村出土仿戰國蟠虺紋的蟠龍鏡,龍首碩大,兩兩相對,大眼,尖角,身軀回環纏繞,飾以細致入微的雲雷紋。偃師杏園村2503號中唐墓出土仿漢鏡風格的四龍鏡,鏡鈕兩側各飾一對C形夔龍紋,兩兩相對,昂首張口,口中含珠。

  晚唐鏡有洛陽偃師杏園村唐會昌五年(845年)李廿五女墓出土的八卦十二生肖殘鏡,龍隨蛇後,俯首低身,呈行走狀。另有洛陽博物館藏十二生肖飛仙鏡,辰龍之姿修長俊秀,昂首向前,吻部前突,雙角高聳,四肢舞動,長尾後揚。

  由此可以歸納出唐代龍紋的演變軌跡,由初唐的身形修長,到盛唐、中唐的體形健碩,又回到了晚唐的身軀瘦長,並對北宋龍紋的形成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