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4-02-22 07:53:56


 
  新質生產力的形成需要與之相適應的生產關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係”。生產力—生產關係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經典範式,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不能脫離生產關係的變革。其一,新質生產力需要更加健全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相較於傳統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意味著更高水平的社會化大生產。為了協調“越來越把生產力當作社會生產力看待”的社會化大生產,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必須尊重客觀經濟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協調好國內大循環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係,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等。其二,新質生產力需要更加完善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相較於傳統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意味著更有活力的創新主體。為了激發“創新是第一動力”的主體活力,要全面完善產權保護、市場准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促進各類生產經營主體充分競爭,讓人才、資金等各類創新要素向優勢企業聚集。其三,新質生產力需要更加完善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相較於傳統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意味著生產力要素間更高水平的協同匹配。完善由市場配置勞動、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知識、數據等生產要素,並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有利於推動各要素的便捷化流動,更好體現知識、技術、人力資本的導向作用。

  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施策重點

  文章提出,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長期規劃,調整和優化生產力結構布局,注重引導市場行為和社會預期,避免同質化無序競爭,為新產業新業態孕育、發展創造良好社會條件。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既發揮好政府的戰略導向作用,也發揮好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推進制度型開放,從規則、規制、標準、管理等方面進行改革,形成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放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促進新質生產力要素順暢流動。

  加大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力度。“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必須深刻把握基礎研究對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支撐性、長久性作用,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力度,包容探索性失誤,夯實科技自立自強根基。重大科技創新涉及多學科交叉融合,參與人員多、資金消耗大、攻關周期長,要加快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為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成果湧現提供基礎理論支撐和技術源頭供給。新技術的不斷突破離不開能夠創造新質生產力的戰略人才和能夠熟練掌握新質生產資料的應用型人才,要進一步完善各類人才選拔培育機制,打造科研人才培養平台,堅持創新不問出身,深入實施揭榜掛帥,鼓勵各類人才脫穎而出。暢通教育、科技與人才的良性循環,弘揚科學家精神和企業家精神,高度重視青年科技人才成長,讓更多青年才俊在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中大顯身手。

  大力發展新產業和新業態。瞄准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大力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高端裝備製造、商業航天、生物制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聚焦量子、腦科學、基因技術等未來產業,做好前瞻性部署,厚植發展新優勢。各地區各部門要立足自身特點,結合區域禀賦條件,形成各具特色、錯位發展的產業布局。提升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積極拓展應用場景和應用空間,完善工業互聯網平台體系、大數據中心、移動終端建設,實現網絡貫通、萬物互聯,放大新型基礎設施乘數效應。加強傳統產業升級,深入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改造傳統產業鏈供應鏈,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取得新成效。加強數字化智能化技術與對傳統產業的滲透融合,提升企業數字管理和柔性管理水平,打造“數字工廠”“燈塔工廠”“未來工廠”,更好適應柔性製造、個性化生產新範式要求,實現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