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大美漢字,美在大方 對稱平衡彰顯漢字之美
http://www.CRNTT.com   2024-01-21 15:05:14


 

  漢字藝術展現對稱平衡審美

  《淮南子·本經訓》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漢字的誕生,成了我國古代先民走向文明最為重要的文化標識,它使得四海如近鄰,古今如朝夕。然而,漢字傲立於世界民族文字之林,不只因其以數千年的厚重生命成就了中華文明的綿延不絕和中華文化的世代傳揚,更在於它以無窮的魅力成就了獨特的中華漢字藝術,蘊含了中華民族的審美氣質。

  在一些由漢字生發、塑造、展現的中華傳統藝術中,採取不同形式展現對稱平衡之美似乎成了一種默契般的堅守。

  根植於漢字書寫,以漢字獨特形體成就的書法藝術,就極力追求對稱平衡的美學特質。這種追求早在甲骨文時代就已發軔,如“犬”“馬”“虎”等動物類象形字,若客觀摹畫其形而橫置,則寬度較大,於是為了跟其他自上而下的直行字符相和諧,均改向作竪直形。同一龜板上有數條蔔辭者,也講求布局均衡。同板的兩條蔔辭,或相向,或相背,相向者左辭右行,右辭左行;相背者左辭左行,右辭右行,不論相向或相背,兩條蔔辭常沿中縫作左右對稱排布。筆墨普及後,中國書法藝術走向輝煌,而每一幅精美絕倫的書法藝術精品,總會採用落款、鈐印等方式在賓主、虛實、避就中維護整體章法的平衡穩定。近代以來,紙張載體的書法藝術走向多樣化,不管是單幅的中堂、鬥方、扇面,還是多幅的對聯、條屏、册頁,無不展現著載體空間的對稱平衡之美。

  漢字用符號形體表現漢語,而字符與漢語語音之間為單一性對應關係,使得漢語的結構和一些藝術形式在漢字符號組構上也講求平衡穩定。如漢語詞匯以雙音節為主,成語的常見結構是四音節;漢語的對仗、排比等辭格也講求平衡規整;駢體文講究工整對仗,格律詩更講求規整的格式。特別是濫觴於五代十國的對聯,融漢語藝術與漢字藝術為一體,更為追求對稱平衡。在漢語形態上,對仗是其根本特徵,要求上下聯詞性相對、平仄相拗、句法相同;字符形式上,字數相等,左右對稱,可讀而更可視,既有美學元素,又遵循力學原則。它文辭精煉,形式短小,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極盡深刻地展現出漢語、漢字的對稱平衡之美。

  毫無疑問,對稱的結構布局給人以穩定感、秩序感、莊嚴感和神聖感,而嗜尚對稱平衡,更是中華民族審美心理的一大特徵。古語雲:“夫美也者,上下、內外、小大、遠近皆無害焉,故曰美。”意思是裡裡外外皆均衡對稱,方為“美”。“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種天人合一的中庸思想,一直深刻於中華民族的骨髓。建築學家梁思成曾說過:“中國建築,其所最注重者,乃主要中線之成立。無論東方、西方,再沒有一個民族對中軸對稱線如此鐘愛與恪守。”縱觀古今,從衣食用具到日常飾物,一直未曾離開對稱元素的參與,處處展現出漢民族獨特的生活美學。這種審美思維反映在漢字構形上,也必然會注重結構的對稱平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