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描繪千年運河的古韵新貌
http://www.CRNTT.com   2024-01-14 15:02:39


 

  當代數字技術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運河文化主題的表現中。2022年浙江美術館舉辦的“大地史詩——中國大運河主題藝術展”,不僅涵蓋中國畫、書法、油畫、版畫、水彩、雕塑等門類,更是將裝置、新媒體等形式納入其中。如,孫凌雲團隊創作的《運河·生長·萬象》,利用地圖采集的大運河沿岸數據,通過數字技術生成類似中國畫效果的數碼山水圖卷。胡曉陽團隊的《運河影像志》、中國美術學院集體創作的《山水·運河》等影像作品,則通過對樸素生活的記錄,將觀者帶入運河人點滴生活日常之中,闡釋人與河流的關係。與歷史感交相輝映的當代科技藝術,讓人們體會到流淌千年的大運河不僅是一條惠及四方的“家園之河”,也是撫今追昔的“詩性之河”。

  對運河主題藝術表現形態的拓展,對內蘊其中的現實意義與時代價值的開發,離不開媒介與觀念的更新與介入。惟其如此,相關主題創作才能真正傳達出大運河的歷史之魂與當代之魂。

  豐富運河敘事

  美術作品中大運河的“新顔”與“舊貌”之間,存在一種關乎記憶、語境、精神、情感等主體性的文化賡續。跨越千年的運河綿延至今,在每個時代的藝術家眼中都有所不同。如何在今天講好運河故事成為美術工作者的創作重心之一。

  有專業組織與學術目標的集體寫生與創作,是主題性美術創作誕生精品力作的有效途徑。2023年底,北京市文聯推出“承文脈  運河情——大運河寫生作品展”,集合北京、浙江、江蘇三地美術工作者采風創作的130餘幅油畫與中國畫作品。從這些作品中,觀眾不僅看到了大運河的古代、現代與當代,也看到了大運河的文脈傳承與時代精神。正如參展畫家許俊所說,大運河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創造精神,兩岸文化遺存豐富,人民勤勞,風景美麗,有聽不完的故事、看不盡的風物、畫不盡的圖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