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六個“持續向好”彰顯中國經濟韌性強亮點多
http://www.CRNTT.com   2023-12-10 08:33:08


 
  投資結構中製造業投資表現突出。1—10月份,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6.2%,明顯高於全部投資。其中,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11.3%,為新產業新動能成長壯大打下了較好基礎。

  貿易結構持續優化。1—10月份,一般貿易進出口同比增長1.8%,占進出口總額64.9%,比上年同期提高1.1個百分點;機電產品出口增長2.8%,占出口總額58.5%。在供需兩方面優勢作用下,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出口值已連續14個季度保持兩位數增長,國際市場份額遙遙領先。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出口額10月份同比增長88.5%,對出口起到較強的支撐作用。

  新產業新動能加快成長,新舊動能轉換持續向好

  文章介紹,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科技創新持續賦能實體經濟,新產業新動能不斷發展壯大,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提升。一方面,一批產業鏈條長、技術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行業加快發展。1—10月份,汽車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3%、13.6%。邊緣計算、工業大數據、通用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方興未艾,推動服務業和製造業加速融合發展,工業互聯網網絡平台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2萬億元,建成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近8000個。另一方面,新模式、新業態持續活躍,引領帶動力凸顯。今年以來,電信廣播電視及衛星傳輸服務、互聯網軟件及信息技術服務等文化相關行業的商務活動指數一直處於高景氣區間。前三季度,文化娛樂休閑服務行業回升勢頭強勁,營收同比增長67.2%。數字化智能化也為文化產業發展注入動能,前三季度數字出版、互聯網搜索服務、互聯網文娛平台、多媒體遊戲動漫等細分行業營收同比增速都在20%左右。

  就業規模穩步擴大,就業形勢總體持續向好

  文章稱,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今年以來,經濟恢復向好帶動就業規模擴張,加上穩就業政策持續發力,就業形勢總體改善。前三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22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85%。同時,就業質量出現持續向好態勢。城鎮調查失業率下降。1—10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3%,比去年同期回落0.3個百分點。農民工就業總體改善。三季度末,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達18774萬人,同比增長2.8%。

  企業利潤和居民收入回暖,微觀主體信心持續向好

  文章強調,三季度以來,隨著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實現正增長,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PPI)降幅收窄,企業盈利水平逐步改善,居民收入增長好轉。從企業經營看,三季度以來,工業生產者價格指數降幅持續收窄,部分工業品價格進入回升通道,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7%,連續3個月實現正增長。調研發現,各地工業企業加快銷售和補充庫存,積極開展或謀劃開展新一輪投資。從居民收入看,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98元,同比名義增長6.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9%,比上半年加快0.1個百分點,高於GDP增長速度。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5元,同比名義增長7.6%,實際增長7.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428元,同比名義增長5.2%,實際增長4.7%。

  在看到中國經濟持續恢復向好的同時,也要深刻認識到,當前中國經濟正處在消除疫情“疤痕效應”影響的恢復期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經濟運行面臨外部環境複雜嚴峻、國內需求不足、一些企業經營困難、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等困難挑戰。這些困難和挑戰是周期性因素和結構性因素叠加、並交織外部環境變化和疫情滯後影響等的結果。全面、辯證、長遠地看,中國經濟發展具備強勁的內生動力、韌性、潛力,當前面臨的困難挑戰是階段性的、總體上是可控的。改革開放45年來,中國經濟都是在不斷戰勝風險挑戰中爬坡過坎,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後,經濟恢復也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

  只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信心,充分發揮中國具有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優勢、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產業體系配套完整的供給優勢、大量高素質勞動者和企業家的人才優勢,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著力恢復和擴大需求,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增強自身發展韌性和活力,中國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戰勝困難挑戰,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