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科技創造無障礙生活體驗
http://www.CRNTT.com   2023-12-09 11:15:50


  中評社北京12月9日電/網評:科技創造無障礙生活體驗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王丹

  只需牽住“狗繩”,報一聲想去的區域,智能電子導盲犬“小西”便會緩緩啟動,為視障人士帶路;打開一些地圖類App,選擇無障礙模式,界面就會顯示出沿途無障礙公共衛生間的位置和通過無障礙電梯上天橋的提示……一大批“黑科技”命中殘障人士的生活痛點,幫助他們開啟無障礙生活。

  普通人最基本的生活細節和動作,對有障礙人群來說,有的時候比登天還難。那些一眼便知的和暗藏的大大小小的障礙,讓他們不得不困守在狹小的空間裡——既是物理的實體空間,比如待在家中不願出門;也是無形的社會文化空間,比如一些有障礙人士難以融入社會。隨著數字科技的發展,他們與正常群體間的數字鴻溝也在不斷加深。

  據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發布的數據,我國殘疾人總數達到8500多萬。不僅如此,按照一些研究者的觀點,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殘疾老齡化和老齡殘疾化兩種趨勢將會導致殘疾人數量不斷增加。就我國來說,隨著人均壽命的不斷增長和人口老齡化的加速,未來無障礙環境的剛需群體將更加龐大。

  從眼控儀、電子導盲犬到智能仿生手、人工耳蝸等,科技的發展為有障礙人群的生活帶來新的曙光,不僅重新定義了他們的生活方式,也為他們帶來職業發展和個人成長的更多可能性。特別是北京冬殘奧會和杭州亞殘運會的成功舉辦,加速了助殘領域相關科技的研發,並推動其落地應用。

  相信很多人還記得這一幕:在杭州第四屆亞殘運會開幕式上,火炬手徐佳玲用充滿科技感的智能仿生手高擎火炬“桂冠”,點燃了主火炬,帶給人們持久的感動和震撼。讓有障礙群體和他們的需求被看見,讓科技助殘的可能性被更多看見,也是北京冬殘奧會和杭州亞殘運會這兩場體育盛會重要的遺產之一。人們樂見由此點燃的科技助殘熱情火焰持續燃燒、永不熄滅。

  推動科技助殘,利用智能科技打造無障礙環境,當然是企業、科研機構等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體現,但並不一定意味著就是“賠本買賣”。龐大的用戶群體和需求真實存在,而且這一市場的競爭尚未達到充分狀態,其中蘊藏著不小的發展潛力和機遇。適時切入這一市場,持續下沉細分場景,精準滿足用戶需求,必定會獲得市場青睞。隨著相關產品和技術應用日漸飽和、競爭日益激烈,面向有障礙人群開展技術賦能和服務,將成為相關企業乃至行業新的增長點。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