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全球經濟復甦依賴中國經濟增長
http://www.CRNTT.com   2023-11-24 17:41:01


  中評社香港11月24日電/據大公報報導,中美兩國元首在舊金山會晤,引發全球關注,旁觀者清的德國主流媒體德國之聲認為讓世界“安心”,這凸顯中美兩國緩和是世界穩定的關鍵。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不僅是全球穩定的壓艙石,也是全球經濟復甦的發動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儘管全球經濟復甦面臨一些風險和挑戰,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仍將是全球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將繼續為全球增長作出重要貢獻。從經濟增長貢獻率來看,發達經濟體將在2023年貢獻全球經濟增長的20%,發展中經濟體將貢獻全球經濟增長的80%。其中,亞洲發展中國家將貢獻60%,中國將貢獻32%,仍將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源。

  儘管如此,西方一些媒體和政客還是繼續唱衰中國,一邊拿著“放大鏡”放大中國某些經濟數據,一邊用“顯微鏡”查找中國經濟的所謂短板。現在,西方開始緊盯中國外貿和外資兩個指標,從外貿外資同比數據的減少作為中國經濟“不行”的證據。

  一是認為中國外貿動力不足。據海關總署數據,中國前三季度進出口總值30.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微降0.2%。其中,出口17.6萬億元,同比增長0.6%;進口13.2萬億元,同比下降1.2%。雖然進出口數據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微降”,但是部分西方媒體和分析者找到了所謂“逐月下降”的指標,就武斷認為中國貿易動力衰減了,也成為中國經濟“不行”的證據。

  “唱衰”中國經濟別有用心

  作為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體,中國進出口貿易不可能“漲不停”,這不符合基本的貿易邏輯。何況,國際貿易和國際市場脫不了關係,中國進出口出現波動,和國際貿易大環境脫不了關係。何況,美國還對中國進行了貿易到科技多重的禁限措施,中國外貿若是動力衰減,也和美國拖累相關。

  何況,中國10月份貨物進出口出現了同比增速由降轉升的可喜現象。10月貨物進出口總額35417億元,同比增長0.9%,比上月下降0.7%。其中,出口19736億元,下降3.1%;進口15681億元,增長6.4%。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4055億元。進出口情況的改善,不僅說明西方唱衰中國貿易的破產,也凸顯中國經濟的韌性和貿易形勢的好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