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避免陷入“經濟增長話語陷阱”
http://www.CRNTT.com   2023-08-22 08:25:25


  中評社北京8月22日電/在當前經濟形勢下,需要對一些經濟發展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正確判斷。這些問題包括對基礎理論和基礎判斷的理解和認識。如果不能正確地認識這些問題,我們可能會自己看衰自己,導致“經濟增長焦慮”或陷入話語陷阱、西方的理論陷阱。

  看經濟增速需要釐清一些認知偏差

  北京日報發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文章表示,我們不迴避問題,但也不要把不是問題的現象看作問題。這會影響信心。這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問題集中在幾個方面,需要進一步釐清看法及一些認知偏差。

  第一個視角:看GDP增速,是看增長率,還是看增長量?現在增長率毫無疑問是下了幾個台階,從9%以上的增速到現在5%左右的增速,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地下。下台階的同時,有兩個東西並沒有同步下,而是在繼續上。一個是經濟增長的絕對量沒有下降,儘管去年的GDP增速不盡如人意,僅為3%,但總量還是從114萬億元人民幣增長到121萬億元人民幣,絕對值增加了7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一年的GDP總量。另一個是經濟增長的質量沒有下降,經濟增長的質量絕對在穩步提高。不管是中國的創新能力,還是製造業邁向高端、中高端的進程,還是數字化基礎設施,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中國經濟結構不斷在優化,區域發展的結構也不斷在優化。現在有些人看中國GDP增速,降的時候著急,升的時候也著急。我們這個民族有憂患意識,但同時也要理性客觀,需要從歷史性、結構性、全局性視角進行系統分析。

  第二個視角:看GDP增速,是看GDP還是GNP?GDP增速這幾年確實連續下降,但隨著中國“走出去”戰略的實施,特別是共建“一帶一路”重大倡議提出10年以來,中國已與152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超過200份合作文本,中國在亞洲、非洲、拉美等地區與所在國以及第三方共同投資超過3000個投資項目。但這些投資項目在境外產生的增量GDP,並沒有完全計入全部GNP的範疇。需要進一步探討中國GDP和GNP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目前中國企業在境外已經創造了大量的GNP,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投資尚未產生收益,需要長周期才能實現收益,現在屬於打基礎的階段。是用GDP還是用GNP?也到了該調整的時期,把GDP衡量改成GNP衡量,可以將在境外創造的GDP一並計入GNP,便於全面瞭解中國在國際化大背景下的經濟發展總體情況。

  第三個視角:中國與美國相比,去年中國GDP絕對量占美國GDP的量的百分比降低了,2021年為78%,去年降到74%,很多人對此有一些擔憂。有兩個誤區:一個就是美國去年經濟總量上升,但通脹率月均為7.5%,再一個是美元對人民幣升值,人民幣貶值幅度去年一年超過9%。在這樣的情況下,兩項相加達到16.5%,剔除一些其他因素,中國GDP總量占美國GDP總量的比重有可能比2021年還要高。有時候分析問題不能看絕對的數字,要看相對的數字,要進行結構性分析。現在美元還在繼續升值,人民幣還在繼續貶值。中美兩國在GDP總量上比較,實際上已經有不可比的因素了。再有,美國調整了統計方法,為了提高GDP總量,把家庭勞動也計入美國GDP,美國家庭勞動產生的GDP大概在1萬億美元以上,但中國家庭勞動是不計入GDP的。因此,中國和美國的GDP比較,既有價格因素、匯率因素,也有GDP的構成因素。不要看表面上中國對美國的GDP比重下降了4個點,就認為中國和美國的差距拉大了,這是基本不成立的。對GDP增長速度要客觀、理性而系統地進行結構分析,才能得出中國GDP增速到底如何。對美國也好,對歐洲也好,中國到底是增了還是降了?差距是拉大了還是縮小了?這些都是基本判斷,都會影響到我們的信心。

  低通脹是中國經濟布局戰略性調整的一個成果而非問題

  文章分析,去年開始,美國與歐洲各國通脹率居高不下,拉美國家、非洲很多國家通脹居高不下,在全球性通脹的大背景下,中國仍然保持了低通脹,CPI在2020年僅為0.7%,2021年為1.5%,2022年為2%。低通脹並不意味著一定是通縮,它是中國經濟布局戰略性調整的一個成果而非問題。主要是基於以下幾點: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