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技術進步給勞動就業帶來的影響及應對之策
http://www.CRNTT.com   2023-11-22 08:22:33


  中評社北京11月22日電/當前,中國技術變革的步伐正在加快,這不僅對勞動力的數量需求產生影響,也對勞動力的素質提出了新要求。如何適應技術快速發展給職工隊伍建設帶來的新影響新要求,在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努力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是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的一項重要任務。

  工人日報發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全總工會理論和勞動關係智庫專家李長安文章表示,進入新時代,傳統的以要素推動為主的經濟發展方式,正在向以技術進步推動為主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技術研發投入的力度不斷加大。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30782.9億元,比上年增長10.1%。中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從1萬億元提高到2萬億元用時8年,從2萬億元提高到3萬億元僅用時4年,延續較快增長勢頭。隨著技術研發投入的持續增加,技術進步對經濟發展的推動力也在逐步增強。據測算,目前技術進步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到60%左右,成為經濟發展的第一推動力。

  文章分析,技術進步給勞動就業帶來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對就業數量產生影響。技術進步對就業既有破壞效應,也有創造效應,學界大多認為,長期看,技術進步會對經濟社會發展及勞動者待遇改善產生積極影響,創造效應大於破壞效應;但就短期而言,可能出現技術對勞動力的擠壓和替代,低技能重復性工作崗位減少,部分低技能勞動者會受到較大影響,即破壞效應大於創造效應。

  二是對就業結構產生影響。一方面,技術進步會促進就業結構轉型。從產業結構來看,第三產業的比重逐漸提高,服務業從業人數持續攀升。另一方面,技術進步會促進就業結構升級。在經濟下行壓力下,中國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已成為穩經濟保民生的重要動力,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成長較快。工資是勞動力市場最重要的價格信號,是引導勞動力流動的“指示燈”,工資增長的變化也反映了產業結構變化的方向。隨著工資水平的走高,越來越多人才集聚到信息技術和科學研究行業中。

  三是對勞動力素質提出更高要求。近年來,中國勞動力素質雖然有了大幅提高,但總體上來說,與高質量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的要求相比,仍存在短板。中國勞動力仍以中等教育程度者為主體,特別是數量龐大的農民工群體整體素質依然偏低。同時,在製造業一線,技能人才短缺現象較為突出,高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長期保持在2以上。延續多年的“招工難”“用工荒”在很大程度上是“招技工難”“技工荒”。此外,技術進步引發的勞動力市場“極化現象”值得關注,靈活就業人員中出現“去技能化”傾向。

  四是技術進步引發勞動關係變化。從歷史上看,技術進步在短時期內容易引發技術進步給勞動就業緊張。現代技術的發展不僅可能對就業產生替代效應,還改變了工業革命以來以穩定勞動關係為主的用工方式,靈活用工的規模不斷擴大也重構了勞動關係。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