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 
中評青年論壇:新形勢下香港新動能
http://www.CRNTT.com   2023-12-12 00:14:05


 
  第二,環球經濟與地緣政治因素雖對香港經濟、人才、對外關係等方面帶來不少挑戰,但香港立足國際中心的定位未來仍有無限發展空間。

  經歷三年疫情以及長時間的封關,香港的經濟狀況目前仍處於復甦重振的階段,包括進出口貿易、本地消費等多項經濟數字皆未回升至疫情前水平。再加上在美國進入加息周期的環球經濟大環境、以及俄烏戰事持續的地緣政治因素影響下,香港在面對物價攀升的高通脹水平的同時,還要慎防經濟下行可能引發的通縮效應。不過,縱使香港在經濟發展上面臨不少挑戰,但憑藉著其背靠祖國、“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更多的是尚未被完全發掘的機遇與出路。作為一個外向型經濟體,香港向來較易受到環球經濟波動的影響,因此一直以來也積極尋求備案以開拓新的經濟增長點。雖然,《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早已於2019年公布,但由於修例風波與疫情等原因,香港近幾年來都未能切實有效地具體推進與粵澳地區的合作項目。不過,隨著當前三地皆已全面復常,香港未來將能以更主動的姿態探索與粵澳地區的合作空間,充分發揮自身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協助內地招商引資實現雙向共贏;以及努力建設並鞏固好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提出的其餘七大發展中心,尤其是國家重點定位與銳意打造的國際創科中心,在當前中美博弈聚焦高新科技的複雜形勢下,香港在科研實力與人才培養方面的功能將更加顯著,也是其中一個推動大灣區融合發展的主要著力點。

  此外,受政治風波與疫情等因素影響,香港近年來的確出現了人口淨流出的現象,尤其是一些從事金融、創科與專業服務行業的人才的流失。不過,自特區政府去年出台了一系列“搶人才”政策後,包括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等措施目前都已取得了較大的成效。據特區政府所公布的統計數字,截至今年6月30日,各項輸入人才計劃共收到100,000宗申請,入境事務處已批出61,000宗,其中26,000宗獲批個案是經由高才通計劃申請。而8月6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也公布了引進創科企業方面的好消息,其表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和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至今已接觸逾200家企業,超過25家已經或準備落戶香港或擴展在港營運的規模,且上述企業有不少是市值或估值過百億元的科企,擁有行業內的前沿技術。不可否認,特區政府對引進人才與科企的取態都比過去更積極主動,而且在不足一年時間裡就取得了亮眼的成績,但是香港要達成聚集高質量人才、打造國際創科中心的目標,僅靠這些仍遠遠不夠。在批出人才簽證以後,特區政府並非就一勞永逸,在已獲批的26,000宗高才通申請中,目前衹有10,000多人已抵達香港,反映不少人並未下定離鄉別井的決心來此定居。因此,政府需有進一步的跟進支援措施,協助人才來港後的就業、創業及生活,包括促進人才與相關行業企業之間的對接等。

  其次,香港之所以在創科人才領域一直存在短缺的問題,很大一個原因是香港尚未形成完整的創科產業鏈,無法提供足夠的誘因吸引創科人才來此大展拳腳。特區政府本次邀請科企落戶,無疑有利於改善這一方面的短板,不過未來仍需加強推動從科研成果到實際應用的轉化,並透過運用租金優惠、稅收優惠等政策工具,為創科產業的成長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最後,受兩地矛盾的消極影響,不少來港的內地人才還會在工作中受到歧視,如何透過加強公民平等意識教育,揭穿這種歧視現象的背後,其實是部分港人為了保護自身行業門檻的真相,逐漸消弭歧視內地人的社會歪風,從而減少內地人才來港發展的顧慮,也是特區政府接下來需思考的課題。近期大灣區醫護來港交流、以及政府放寬外勞輸入計劃在香港民間所形成的反彈聲浪,反映特區政府在處理族內歧視問題的層面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第20頁 第21頁 第22頁 第2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