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2日電/據新華社報導,科學技術進步法是我國科技領域的綜合性、全局性、基礎性法律,1993年頒布實施,並於2007年、2021年進行了兩次修訂。
2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科學技術進步法實施情況的報告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報告指出,科學技術進步法的貫徹實施總體到位、成效明顯,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綜合科技創新實力大幅躍升
報告指出,科學技術進步法實施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務院及各部門、各地方堅持黨對科技事業的全面領導,認真貫徹實施科學技術進步法,以法治力量推動我國科技事業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偉大成就。
報告顯示,2012年至2022年,我國全社會研發投入總量從1萬億元增加到3.08萬億元;全社會基礎研究投入總量從499億元增長到2023.5億元。2022年,全國研發人員總量超過600萬人年,發明專利有效量突破400萬件,均居世界首位。
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中國天眼”成為世界級創新名片,C919大飛機實現商業運營,國產最大直徑盾構機順利始發,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8年居世界首位……我國綜合科技創新實力大幅躍升,助力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
企業是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主要力量。2012年至2022年,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從4.9萬家增長到40萬家,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從0.64萬億元增長到4.8萬億元。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主要參與者和實施者。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報告顯示,我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連續10年穩步提升,我國綜合科技實力躍上新台階,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