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雙區”戰略高度建設國家科學中心
http://www.CRNTT.com   2021-04-01 09:08:18


深圳當前面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和“粵港澳大灣區”雙重機遇,要趁勢而上,建成國家科學中心,為中國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作出深圳的貢獻。
  中評社北京4月1日電/2021年3月16日,第6期《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文章是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5月28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講話的一部分。文章指出:“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把握建設世界主要科學中心的機遇

  深圳特區報發表深圳市委黨校教授袁曉江文章表示,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別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與《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在主導思想和主體內容上一脈相承,形成了完整思想體系。

  世界科學中心是先從英國開始,逐步過渡到歐洲其他國家,再到美國,中國目前正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期。英國最早開始工業革命,最早完成工業革命,一度成為世界第一強國。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寫到,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生產力大幅度提升,科學技術快速發展。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中國轉變發展方式有了歷史性交匯期,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黨的十九大以來,將現代化進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中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從大國到強國躍升,創新和科學技術是堅實的基礎和強大的支撐。縱觀世界發展,只有成為世界科學中心,才能成為世界強國。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求大灣區形成以創新為主要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建成國際一流灣區;要求深圳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發揮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要求,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深圳要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到本世紀中葉,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形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北京懷柔、上海張江、大灣區、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深圳當前面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和“粵港澳大灣區”雙重機遇,要趁勢而上,建成國家科學中心,為中國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作出深圳的貢獻。

  在改革創新中建立國家科學中心

  文章稱,深圳靠改革起步,靠改革立身和發展。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多年來,首創1000多項改革舉措,有力突破了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和機制瓶頸,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大增,全社會的活力迸發。改革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進入新時代,改革進入了深水區,更為複雜,難度更大。

  《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指出,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決心不能動搖、勇氣不能減弱。科技體制改革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闖難關,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2015年8月,黨中央、國務院出台《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相關部門制定了《關於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指導意見》《關於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等,解決了影響創新發展的一些體制機制問題。

  深圳一直致力於通過改革解決創新問題,早在2006年就制定了全國首部改革創新法規《深圳經濟特區改革創新促進條例》,2020年8月2日深圳市第六屆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深圳經濟特區科技創新條例》,提出把創新驅動作為城市發展主導戰略,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推進全面創新,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深化科技金融創新,充分發揮人才支撐作用,構建以“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為重點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目前各種制度、規定束縛人的積極性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需要通過進一步改革逐步解決。如更大力度實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普惠性政策,運用政府採購政策支持創新產品和服務,完善激勵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完善科研人員職務發明成果權益分享機制,探索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提高科研人員收益分享比例。

  深圳還在探索綜合運用財政後補助、間接投入等方式,通過資助、貸款貼息、獎勵、基金等多種形式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業以及科技人員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改革科技項目立項和組織方式,建立主要由市場決定的科技項目遴選、經費分配、成果評價機制。

  深圳已經將光明區確定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核心承載區、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樞紐,重點發展信息、生命科學和新材料。作為後發展區域,光明區在科學技術方面幾乎是“一張白紙”,但一張白紙更好繪制圖畫,要更注重通過改革創新建立新的體制機制,在原始創新、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多方面有新的突破。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