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1月17日 星期五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新型工業化為引擎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http://www.CRNTT.com   2023-10-11 09:03:18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興起,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互聯網平台正從商業領域向製造業領域拓展。全球領軍企業圍繞工業互聯網平台的競爭愈演愈烈,工業互聯網平台所具備的核心能力使工業生產的社會化水平極大提高,這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物質前提。新型工業化可以加快全社會“人、機、料、法、環”等製造資源和製造能力的泛在連接、聚合共享與柔性配置,全面打通設備、產線、車間和產業鏈的上下游信息壁壘,推動製造資源互聯互通互操作,從而提高全社會的資源配置和生態構建能力。製造業投入的服務化趨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當工業生產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時,工業企業對與信息的產生、傳遞和處理有關的服務型生產資料的需求會急劇增長,聚合模式和產能共享在實現生產方式社會化方面的作用將進一步凸顯。製造業的服務化、技術信息的協同化和產業融合發展的生態化,都是生產資源和生產能力共享的結果。新型工業化高度關注數字科技的賦能發展,為全社會生產力的提升與產業結構的優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質手段和前提條件。

  以新型工業化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對策

  文章提出,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為新型工業化提供不竭動力。科技創新是新型工業化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新型工業化的內在要求。深化新型工業化要注重把握技術先進性,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以製造強國建設為著力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當今世界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產業應用已經緊密融合,科技強國建設和製造強國建設密不可分。工業製造業是科技創新活動最活躍、科技創新成果最豐富、科技創新應用最集中、科技創新溢出效應最強的產業,是科技創新主戰場。推進新型工業化要強化高水平自主技術要素供給,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突破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關鍵是以科技創新促進製造業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和融合化發展,從而加快形成以科技創新為主導的新質生產力。

  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協同發展。當傳統工業發展到一定水平,市場需求擴張空間有限,特別是當經濟增長缺乏新的主導和支柱產業時,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就尤其重要。傳統工業各個部門都有很大的技術升級空間,要尋求重大核心技術創新基礎上的工業技術路線優化,拓展新的產業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培育發展新動能、塑造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如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並不意味著對傳統工業產業的忽視。中國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協同發展的融合面,主要是指資源要素、結構、空間格局和市場等方面的協同融合。技術創新等外部因素是推動傳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的動力,可以提高產業生產效率與競爭力。

  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數字經濟通過促進產業間的技術融合,催生新的市場需求,促進以工業生產力為代表的社會生產力迅速提升。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有助於克服傳統經濟體由於信息不完全造成的供需不平衡問題,促進產銷的精準匹配。發展數字經濟將進一步減少信息流動障礙,提升實體經濟的運行效率和全要素生產率,提高供需匹配效率。數字經濟快速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極,對實體經濟進行數據賦能,數據平台可以重組產業鏈,形成平台經濟,從而實現資源共享和協同創新,極大提高經濟效率。借助於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核心數字技術,企業在業務經營以及內部管理的每個環節產生的數據,都將轉化為輔助企業實現降本、提質、增效的生產要素,促進新質生產力的形成。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