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逐綠而行 山海相連天塹通
http://www.CRNTT.com   2023-09-03 08:58:46


 
  再難也得建。

  貴南高鐵,沿線串起30多個少數民族聚居區,結束多地不通高鐵的歷史,帶來新的發展空間。

  從勘探到通車,近10年時間,總投資超750億元,這樣一項超級工程是如何建成的?

  近日,記者跟隨貴南高鐵總體設計負責人龍宗明、貴州段現場指揮長許為農、朝陽隧道總工程師王旭光的腳步,一探究竟。

  總體設計負責人龍宗明:

  “設計方案歷經上千次改動,只為在發展與保護間取得最佳平衡”

  貴陽、南寧,西部陸海新通道上的重要節點。打通兩地間的陸路交通通道,不僅是地方經濟發展需要,更是西部陸海新通道主通道建設需要。

  2014年,貴南高鐵勘探工作啟動。

  翻看地圖,貴陽南寧間橫跨著貴州高原、苗嶺山脈,還有清水河、漳江等多條河流。一路山高穀深、溝壑縱橫,地形地貌複雜多變。

  線路,是高鐵的跑道。地質條件如此複雜,選線至關重要。

  “一條高鐵線路的設計,安全可靠是底線,服務地方發展是目標。”來自中鐵二院的龍宗明說,第一步,要從複雜地質中選出適合施工的路段。

  “空、天、地”勘察新技術齊上陣。空,即利用衛星遙感等技術,解譯不良地質;天,即利用無人機等技術進行勘察設計,避開不良地質、不必要的工點;地,則是指通過地質羅盤、地面激光雷達等技術瞭解地質參數。“高分衛星遙感解譯技術,大幅提高了不良地質的解譯精度和效率。”龍宗明說。

  有了基礎資料、實現初步設計,線路具體怎麼走,還得靠設計人員實地走訪。

  龍宗明回憶,2015年9月,為確定老百山隧道進出口,5人團隊在山溝裡摸索了好幾天,走野路、過小河、蹚積水,才最終選定隧道口位置。“482公里的高鐵線路,我們一步步走過,沒有路就蹚出路。”兩個月,龍宗明和設計團隊成員從起點走到終點。

  設計中更難的是發展與保護的平衡。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是世界自然遺產地,被譽為“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這裡自然保護區眾多,最優選擇是從外圍繞過。”龍宗明說,然而為了把旅遊資源效益最大化,讓高鐵更好促進沿線地方經濟發展,線路又需經過荔波縣。怎麼辦?

  以隧代橋、以橋代路。經過1年反復論證,並通過環境影響專題評估,荔波段線路才最終確定。

  “我們整整花了3年時間,才確定整條線路方案。”龍宗明說,僅貴州段就做了1675公里的線路規劃,從中選擇最適合的199.64公里,“一條高鐵線路,設計方案歷經上千次改動,只為在發展與保護間取得最佳平衡”。

  設計方案盡最大可能途經更多交通基礎設施相對落後的地區,讓30多個少數民族聚居區一步躍進高鐵時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