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議員:打造海防文化游 內地經驗可借鑒
http://www.CRNTT.com   2023-08-14 18:50:49


  中評社香港8月14日電/據大公報報導,近年來,不少內地城市依據歷史遺跡與文化資源,創新紅色旅遊產品。多名立法會議員呼籲政府參考內地寶貴經驗,活化文化景點,豐富文旅產品內涵,打造香港特色景點。

  聯合內地城市 設跨境旅遊線

  廣州南沙扼守虎門水道口,是近代珠江海防要塞的第一道防線,因此海防歷史文化資源豐富。位於這裡的廣州市海防教育基地以大角炮台遺址為主體,以“近代中國打響抵禦外敵入侵第一炮的地方”為設計主軸,以第一、二次鴉片戰爭和抗日戰爭三大歷史事件為內容主線,向遊客介紹了廣州乃至整個大灣區的近代海防歷史。

  活化古村古蹟 開發文旅價值

  “事實上,香港亦不乏同期建設的炮台。”姚柏良介紹,大嶼山分流炮台、東龍洲炮台均建於1717年,較大角炮台更南、更前線。這些炮台是大灣區特有的歷史文化標誌和國家海防符號,也是重要的歷史文化旅遊資源。他認為政府可以結合海防博物館及灣區其他城市海防遺跡,系統規劃海防教育旅遊路線,並與灣區內地城市合作,共同打造海防文化游。

  立法會早前前往福州和廈門,進行為期五日的考察,不少議員對於福州三坊七巷的歷史保育工作印象深刻。

  “此行我們乘坐電動車參觀。導覽員身著民國女子服飾,進行專業講解,仿佛一瞬間穿越回舊時光。”姚柏良介紹,“修舊如舊”是三坊七巷的保育理念,當地政府有序拆除了與街區風貌衝突的建築;又將福州有名風味小吃引入街區開業,並可體驗製作過程。三坊七巷曾有150多位名人先後生活在此,政府利用名人故居資源開展雲講堂等研學活動,充分發掘了古厝內在價值。

  他說,香港也有類似的文化古村落和法定古蹟,完全具備古建築的教育、旅遊、文化功能的開發價值。在科學的活化方案下,市民或遊客可透過文化古蹟觸摸到一個城市、一個社區、一個民族的根基,增添香港的歷史底蘊與文化魅力。希望政府參考福州的寶貴經驗,活化文化景點,豐富文旅產品內涵,打造香港特色景點。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郭玲麗則對三坊七巷的建築布局結構和裝飾印象深刻。郭玲麗認為,政府應就本港特色建築和文物做好保育工作,並制定長遠的旅遊景區規劃,加深本港青少年的文化認識和文化自信,提升國民身份認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