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讓科技深扎沃土
http://www.CRNTT.com   2023-08-14 14:18:26


  中評社北京8月14日電/網評:讓科技深扎沃土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孫振

  腳下的黃土,乾旱又貧瘠,王艶卻很篤定,土地能生金。面對採訪,她自信地說,去年靠賣火龍果和樹苗,純收入超400萬元。“好幾個微信號,1萬多個好友,2/3是客戶,銷路別提有多旺!”

  王艶,陝西省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的一位具有高級職稱的新型職業農民,精通果樹種植與管理,成功將作為“南果”的火龍果實現“北種”,還創造出可觀的經濟效益。問秘訣,她回答乾脆:“關鍵在科技。”

  懂技術的王艶、有科技含量的大棚,從一個側面讓人感受到現代農業的科技範兒。憶往昔,地處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的楊凌,常年缺水、土地貧瘠,嚴重制約農業發展。怎樣因地制宜節水種地?如何有效提升農業生產效益?改良土地質量,發展設施農業,推廣無土栽培、水肥一體化等技術……聚焦問題、破解難題,向科技要動力,楊凌闖出了自己的一條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跳出楊凌看全國,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給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才能持續實現農業穩產增產。著眼未來,要讓科技深扎沃土,不斷塑造農業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打開視野,向科技要生產力。安裝水肥一體化滴灌設備,節水節肥率達60%;配套水源熱泵機組,抽取地下水,提取熱量後再回灌,節能率達49.8%;搭載傳感器,光照、水熱情況等數據實時上傳,可自動調光、調溫、調水……徜徉於科技感“爆棚”的大棚,記者真切感受到,善用科技的力量,就能拓展農業生產可能性的邊界,不斷釋放土地的潛力。

  改革出活力、出效益。楊凌之所以好種地、“慧”種地,主要得益於區校融合的機制創新。當地推進改革,理順了機制:楊凌示範區出地出錢,示範區內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團隊出技術,企業負責運營,產學研攜手,合力推動技術研發、迭代升級。同時,加強制度創新,完善科研獎勵辦法,激發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事實證明,以改革之“犁”開溝、鬆土、保墒,有益於匯集更多創新資源、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讓更多科技的“種子”生根、開花、結果。

  如今,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整體邁進了世界第一方陣,但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耕好現代農業“試驗田”的楊凌,展現出以農業科技現代化推動農業現代化的強勁活力,具有現實借鑒意義。新征程上,我們要更加重視和依靠農業科技創新,既致力於補齊短板弱項,又充分發揮後發優勢、實現“彎道超車”,加快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

  “大國農業需要什麼,楊凌就幹什麼。”這是楊凌人常說的一句話。農業強國,是拼出來、幹出來、奮鬥出來的。錨定目標,鉚足幹勁,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腳步將更穩健、更有力。

  (作者為本報地方部記者)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