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4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在創造新需求的同時激發出更大消費潛力,採取更有力、更有針對性的舉措來優化投資環境、釋放投資活力,是解決當前問題的應時之舉、順時之策。
暑期來臨,人們真切感受到國內消費市場的活力和動能。截至8月1日,2023年暑期檔總票房(含預售)突破130億元。7月1日至8月31日暑運期間,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7.6億人次;某旅遊平台上,暑期前兩周出行的機票預訂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35%……活力十足的暑期文旅消費,正是國內需求持續擴大的生動體現。
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擴大內需也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今年以來,隨著擴大內需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內需潛力持續釋放。上半年,市場銷售增勢較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2%;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長,基礎設施和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7.2%和6%。有效激活的國內大市場,在經濟總體回升向好、民生福祉改善等方面發揮了“助推器”“穩定劑”作用。
也要看到,儘管內需總體回暖,但市場需求不足、內生動力不強的問題仍不容忽視。7月2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國內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困難挑戰之一,強調“要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增加居民收入擴大消費,通過終端需求帶動有效供給,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要科學把握供給和需求的關係,積極擴大國內需求,做到“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
千鈞將一羽,輕重在平衡。實現經濟在更高水平上的動態平衡,關鍵是要抓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提高供給和需求的適配性,持續激發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消費,對經濟發展有著基礎性作用;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有著關鍵作用。看上半年經濟的成績單,既有餐飲收入同比增長21.4%,也有超市零售額同比下降0.4%;既有專業技術服務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51.6%、46.3%,也有民間投資同比下降0.2%。不難看出,無論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還是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無論是更高效率促進經濟循環還是支持技術更新迭代,擴大內需都有空間、有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