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3日電/日前,來自國家稅務總局的信息顯示,稅務部門實施“便民辦稅春風行動”10年來,共推出620項惠企便民舉措,稅收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稅收是國家政權為履行自身職能籌集收入的最主要制度工具。現代社會中,國家的產生和發展與稅收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企業和社會成員的納稅人身份也早已成為經濟生活中的“標配”。隨之而來的,是稅收的徵收與繳納雙方形成的複雜關係該如何優化處理,這是實現現代化治理必然涉及的重大問題。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賈康文章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於稅收這項制度安排及其運作管理的重視程度迅速提高,此前過度簡化的稅制逐漸演變為多種稅、多環節、多次征的復合稅制。與之相呼應,稅收征管強化與納稅人辦稅優化,也自然而然成為政府、企業、納稅人都十分關注的熱點問題。這種政府職能轉變和“善治”取向,在中央和各級地方被表述為“建設服務型政府”,並成為“放管服”改革實施的一個重要維度。其中,稅收征管機關“為納稅人服務”的理念從創新提出到實踐推行,成為稅收領域配合服務型政府建設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工作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文章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稅務部門推出了多項為納稅人、繳費人提供便利的制度改革措施。目前,非接觸式事項範圍已拓展至233項,覆蓋了全部主要辦稅繳費事項,企業社保繳費已全面實現網上辦,個人社保繳費基本實現“掌上辦”。2023年,國家稅務總局以“辦好惠民事•服務現代化”為年度主題,在便民辦稅春風行動中繼續推出多項便民辦稅繳費措施,在今年年初推出第一批後又陸續推進多個批次。在今年上半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9279億元的同時,全國統一的9大類4層級4219個稅費知識標簽體系建立起來,納稅人需求得到精準匹配,由“人找政策”變為“政策找人”,稅收服務進一步優化。統計數據顯示,1890萬戶以上大中型和“專精特新”等企業收到減稅降費紅利賬單,依托現代信息技術,稅費智能辦理取得積極進展。圍繞優惠政策兌現、增值稅留抵退稅、跨省異地繳稅等企業納稅人得實惠的重點事項,稅務機關著力便捷辦稅和優化執法監管。比如,今年已辦理非居民跨境辦稅的異地電子繳稅5566筆,共計70.5億元。此外,還將對13項涉稅費資料實行容缺辦理(即從原來相關文檔缺一不可轉變為可先行辦理),並再對6項稅務證明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以減少資料報送。
國家稅務部門為使納稅人、繳費人更省心、更便捷地辦稅繳費,明確給出了推動稅費服務實現“四個轉變”的工作方針。一是從以線下服務為主向線上線下服務並重轉變,比如納稅、繳費實現網上辦與“掌上辦”等;二是從以受理咨詢式服務為主向按需主動提供服務轉變,比如依托電子稅務局,自動推送留抵退稅、出口退稅等提示,以及征期、系統操作、熱點難點等辦稅相關信息等;三是從以共性服務為主向共性個性服務並重轉變,比如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提供一站式服務,又如利用稅務大數據分析,精準匹配上下游企業供需,進而促進企業間購銷;四是從注重程序性服務向更加注重權益性服務轉變,比如建立稅務規範文件的權益性審核制度,又如完善納稅信用修復機制等。中國各地稅務機關正結合實際情況,積極貫徹這些工作方針,使便民辦稅、繳費措施更加細致、豐富。
文章最後說,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明確要求,與此戰略性任務相配套的是建設與完善統一大市場、打造高水平法治化營商環境。這意味著,在服務型政府建設過程中,必須持續努力優化稅收營商環境。“便民辦稅春風行動”已經在中國大地上持續10年並仍在推進,這是在以制度創新為龍頭的系統工程中,把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和觀念創新有機結合以完善現代化治理的務實舉措,其中頗多亮點值得點贊。今後,還應當在此道路上持續優化相關措施,做好相關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