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http://www.CRNTT.com   2023-07-18 08:15:36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這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衹有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才能夯實中國經濟發展的根基、增強發展的安全性穩定性,順利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依托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抓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將大大增強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內生動力。

  從消費看,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消費是最終需求,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環節和重要引擎。擴大消費不僅包括擴大消費規模,更重要的是推動消費結構升級,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不僅需要在消費環節發力,也需要社會再生產各個環節共同發力,建立和完善擴大居民消費的長效機制,在生產和分配環節完善相關制度,使居民有穩定收入能消費;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使居民沒有後顧之憂敢消費;在流通和服務環節優化環境,使居民獲得感強願消費。

  從投資看,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發揮有效投資的關鍵作用。第一,投資通過促進就業等方式,為增加居民收入、促進消費提供支撐。第二,投資是解決供給與需求不適應問題的重要途徑,能夠以自主可控、高質量的供給滿足現有需求,創造引領新的需求。第三,充分發揮創新這個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的作用,也需要擴大創新領域的投資,為創新活動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因此,需要不斷優化投資結構,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產業投資的同時,加大對人力資本和科技創新的投資,以促進結構調整優化、推動高質量發展。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這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近代以來,西方國家之所以能稱雄世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掌握了高端科技。當前,中國科技整體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正處在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轉變的重要時期。但同時,中國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產業鏈還處於全球價值鏈中低端。這要求我們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突破“卡脖子”技術,培育發展新動力,塑造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在關鍵共性技術領域“並跑”。抓住當前以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為代表的新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的機遇,促進關鍵共性技術發展,在促進國際科技交流和對話中提升自身科技創新能力,解決好產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二是在重要科技領域“領跑”。瞄准科技前沿,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使中國在重要科技領域成為全球領跑者,在前沿交叉領域成為開拓者,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三是形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強協同創新,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要健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科學統籌、集中力量、優化機制、協同攻關。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強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等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新業態、新產業、新服務發展提供支撐。

  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具體而言,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增強國內外大循環的動力和活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培育產業優勢需要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充分利用全球技術資源和創新要素;加快建設貿易強國需要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係。

  隨著中國進入新發展階段,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方式也在相應發生變化,正在由過去發揮資源禀賦所決定的比較優勢,轉向培育以科技創新和人才強國為基礎的新的比較優勢。在這一背景下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關鍵在於培育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其主要特徵包括:一是從過去以“引進來”利用國際資源為主,轉向以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實驗室孵化器等創新平台吸引國際優質資源、高端科技和管理人才,注重加強合作創新;二是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更加注重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支持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平台有序放寬市場准入;三是優化外商投資結構,引導外資更多投向先進製造、現代服務、高新技術、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參與新型基礎設施投資運營,支持參與承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鼓勵外商投資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開展科技研發活動。

  同時應當看到,當前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和規則正在面臨重大調整,應對外部經濟風險、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壓力是過去所不能比擬的。比如,匯率波動風險、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斷鏈”風險等,都可能波及中國經濟安全。越是開放,越要重視安全,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增強自身競爭能力、開放監管能力、風險防控能力;既聚焦重點、又統攬全局,有效防範各類風險連鎖聯動,為中國改革發展穩定營造良好外部環境。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