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極端天氣頻發何解
http://www.CRNTT.com   2023-07-17 11:23:53


 
  張文建指出幾個變化趨勢:極端天氣事件增加、死亡人數減少、經濟損失增加。

  他說,對高收入國家來說,自然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巨大;對不發達國家來說,經濟損失總量雖然不大,但是占GDP比重很大,“(有可能)一年GDP增長6%,5%給(自然災害)吃掉了”。

  張文建認為:“最發達國家依然要警惕減災防災對經濟的影響,因為實際損失不小。最窮的國家,給氣象多投點資,投的錢回報至少40%、50%。”

  世界氣象組織估計,隨著全球變暖加劇,強熱帶氣旋的比例將在全球範圍內增加。這一方面意味著經濟損失——對許多國家而言,沿海地區是最富裕的區域。另一方面是對生命的現實威脅——近50年來,亞洲有98萬人死於極端天氣事件,熱帶氣旋是主要原因。

  具體到個人,氣候變化帶來的災難也是“不能承受之重”。

  去年西南地區頻發山火,當地百姓被迫“與火為鄰”。而這一現象也並非個例。前段時間孫穎到北美訪問時,一位加拿大科學家告訴她,加拿大的山火活動很嚴重,“在家裡都要戴N95口罩”。

  孫穎說:“我們在講極端事件的時候,會提到人的脆弱性和暴露度。暴露度很好理解。脆弱性是比較複雜的東西,同樣的煙霧、大火、高溫,要是有基礎疾病,適應能力肯定是不一樣的。還有生活條件,如果有空調,應對高溫會好一點、適應能力就強,如果沒有空調,適應能力馬上就不一樣了……”

  出路何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