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鞏固家庭養老基礎地位
http://www.CRNTT.com   2023-07-11 08:35:57


  中評社北京7月11日電/中國於2000年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其後老齡化水平持續快速增長,2021年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並將於2035年前後進入重度老齡化社會。過去20多年裡,中國老齡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覆蓋全體居民的養老保險制度和醫療保險制度已經建立,針對特殊困難老年人的社會救助和醫療救助制度基本形成,大部分老年人在經濟收入、醫療保障、福利優待等方面的保障待遇都得到提高。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更加重視老齡工作,大力發展社會養老服務。過去10年中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國家在社會福利事業上的投入不斷加大,同時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興辦社會福利事業,形成了由家庭、社區、機構共同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顧和護理服務的養老服務體系。

  北京日報發表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吳玉韶、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李晶文章介紹,2007年,上海率先提出9073養老模式,即90%的老年人居家養老,7%的老年人依托社區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此後,9073模式成為各地進行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參照目標。然而,家庭養老目前仍然是中國最重要的養老模式,包括失能老年人在內的絕大多數老年人仍然依靠家庭力量照顧。

  目前,中國超過一半的老年人生活在空巢家庭(包括僅與配偶同住和獨居)。在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條件下,中國老年人的經濟獨立性日益增強,在低齡階段及健康狀況較好時期,老年空巢家庭以配偶之間的相互照料為主,老年人自己生活並不是問題。如果父母一方去世,或父母因高齡、患病或失能獨自生活困難,子女才承擔起照顧父母生活的主要責任。雖然存在子女與父母居住離散、子女生活工作壓力較大等困難,但中國憲法明確規定了子女贍養父母的義務,同時受中國傳統孝文化影響,人們普遍將贍養父母視為子女必須承擔的責任,大部分子女都為老年父母提供一定的經濟支持,並通過“網絡家庭”“流動家庭”等靈活的居住安排和代際合作模式照顧父母,維繫家庭贍養功能。

  但也必須承認,目前中國社會保障水平總體仍然較低、社會服務短缺,家庭照顧失能老年人存在諸多困難,迫切需要得到社會保障和社會服務的支持。尤其在農村地區,對失能老年人的社會服務幾近空白,更有部分自理困難的老年人無人照料,家庭養老面臨嚴峻挑戰。

  家庭養老面臨哪些挑戰

  文章表示,過去四十多年中國人口出生率快速下降,家庭戶規模不斷縮小,由5人及以上為主縮小到3人及以下為主。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時中國家庭戶均規模為4.41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時下降為3.10人,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進一步下降為2.62人。空巢家庭已經成為中國老年人最主要的居住安排。在老年空巢家庭中,即使夫婦雙方健康狀況都不理想,甚至其中一方罹患嚴重疾病或失能,只要另一方尚有能力,仍然承擔主要的家務和照顧工作。今後人均預期壽命還將延長,老年夫婦相互照顧的情況會更加普遍。

  目前中國老年群體中仍然以低齡老年人為主,但低齡老年人占比呈現出下降趨勢。2000年,60到69歲的低齡老年人占老年人總數的58.84%,2020年這一比例下降為55.83%。而8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人占比卻在快速增長。2000年,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占老年人總數的比例為9.23%,2020年這一比例上升到13.56%。可以預期,隨著人們壽命越來越長,高齡老人在老年群體中的占比還將不斷提升。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和人均預期壽命的延長,出現了一種新的家庭類型——“純老年人家庭”,或稱為“純老戶”,指家庭全部成員都在60歲及以上,包括獨居老人戶、老年夫婦戶、老年人與父母或其他老年親屬同住的家庭戶等。在這種居住安排下,家庭成員之間的彼此照顧也被稱為“老老照顧”。2021年中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已經達到78.2歲,預計2035年將超過80歲。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的失能風險大幅上升。高齡化是人口老齡化的必然趨勢,這也意味著未來有大量失能老年人需要照料,屆時中低齡老年人照顧高齡父母,以及高齡夫婦相互照顧的現象會成為社會常態。

  中國的人口老齡化與社會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中,城鄉之間和區域之間的人口流動大幅增加,子女和父母在不同區域工作生活的現象越來越多。特別是勞動年齡人口大量流出的農村地區,留守老人的養老問題已經成為重要的社會問題。現代社會的個體化發展也在不斷重塑中國的家庭制度。如子女離家時間提前、婚後立即與父母分家現象增多、個人主義價值觀日漸流行等,都使得家庭戶中共居人數減少。大量家庭在子女工作或結婚後就成為空巢家庭,並一直持續到父母進入老年期。農村的老齡化程度高於城市,但社會保障和社會服務水平都遠低於城市,因此,家庭養老能力弱化帶來的問題更加緊迫。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