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對民間投資回落不可掉以輕心
http://www.CRNTT.com   2023-07-10 08:52:28


  中評社北京7月10日電/都說“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但有一個基本前提不應忽視,即信心源於現實環境的不斷優化改善。當下,保持經濟復甦的連續性、穩定性,對增強企業家信心、提振民間投資至關重要。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主要負責同志主持召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與5家民營企業負責人就當前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共性問題進行深入交流。據悉,這是按照國務院部署安排,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期建立與民營企業溝通交流機制後舉辦的首次座談會,體現了中央對當前民營經濟發展的高度重視,也釋放出積極的穩預期信號。
  
  受去年同期基數較低影響,二季度我國經濟數據或將維持在高位,但實際的環比動能呈現出趨弱態勢。今年1月份至5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4.0%,比1月份至4月份回落了0.7個百分點,而投資增長回落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民間投資不振。
  
  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我國民間投資增速出現了較為罕見的負增長,較整體投資增速低4.1個百分點,大幅低於國有投資8.5個百分點的增速。事實上,疫情發生以來,受衝擊最大的經營主體就是民營企業,民間投資年均增速僅為3%左右,低於同期整體投資增速。
  
  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約為54%,可以說是投資的主力軍,也是推動經濟發展、擴大社會就業的重要力量。不過,近年來民間投資增速持續偏低,一方面,在疫情的衝擊下,民營企業訂單減少,收入下滑。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年份,民營企業的融資會更加困難,收入在下降,同時還要背負較高的融資成本,許多民營企業“增收不增利”,投資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約。另一方面,受內外部因素影響,宏觀經濟雖總體平穩,但局部波動幅度較大,導致民營經濟對未來前景缺乏信心,投資動力不足。
  
  優化提升投資環境,是民間投資穩預期、強信心的重要保障。投資領域持續多年的“放管服”改革,有效破除了制約民營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度障礙,特別是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以來,有關部門從優化產權保護、統一市場准入、社會信用建設等基礎性制度入手,健全激勵約束和考核評價體系,著力為民營企業卸下包袱、破除藩籬,著力營造界限清晰、規則明確、公開透明的市場環境,著力厚植民間投資茁壯成長的沃土。
  
  強化投資要素保障,是民間投資加快落地生根的必要前提。在統一市場准入的情況下,要素配置能不能及時高效,事關民間投資的效能。要把那些對經濟社會發展、產業轉型升級、生態環保等具有較強帶動作用的民間投資項目,積極納入本地區重點投資項目庫,在用地、用能、用水、資金等要素供給上優先保障,建立常態化的政企對接機制,提高項目審批和監管工作的透明度,加快把投資轉化為實物工作量。
  
  加大投資空間拓展,是民間投資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積極支持民間投資參與國家“十四五”規劃的102項重大項目,鼓勵民間資本積極參與國家相關創新中心、創新平台建設,推動民間投資在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和重大原創技術突破中發揮作用。支持民間投資在新型基礎設施、綠色發展、鄉村振興等領域加大投資力度,支持民間投資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重要民生工程等領域投資,不斷增強民間投資的增長後勁。
  
  扭轉民間投資下行勢頭,離不開務實管用的政策舉措。去年下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密集發文支持民間投資恢復增長。相信隨著這些政策舉措產生的叠加效應有望加快釋放,將對民間投資恢復增長形成有力支撐。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顧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