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http://www.CRNTT.com   2023-05-18 09:11:38


   
  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確保經濟質的不斷提升,主要包括重大比例關係日趨協調、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總量和結構基本平衡、全要素生產率和經濟效益不斷提高、生態環境改善、物價和就業穩定等。我們強調高質量發展,反對片面追求發展速度,但決不是不要發展速度。恰恰相反,如果沒有一定的發展速度,經濟運行不能保持在合理區間,不僅談不上高質量發展,而且還會出現種種矛盾和困難。這就需要在實現經濟質的有效提升的同時,還要確保經濟量的合理增長。因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更好統籌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堅持以質取勝,以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
  
  所謂堅持以質取勝,就是在保持經濟量的合理增長的基礎上以產品的質量以及經濟發展的質量取勝。所謂以量變的積累實現質變,則是指通過不斷的量變增加和積累達到質變的突破過程。量變是事物在數量上的增減,質變是事物由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突變或飛躍。從量變到質變,再在質變的基礎上進行新一輪的量變,從而達到新的質變,這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經濟發展也不例外。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經濟規模從小到大、經濟實力從弱到強,就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同時,高質量發展本身也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經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邁上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當前,在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多方面的壓力,特別是當前經濟轉型升級面臨新的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難挑戰。對此,黨中央提出,要統籌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社會預期持續改善、風險隱患持續化解,乘勢而上,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這對於實現我國經濟良好運行和持續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加強政策協調,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
  
  保持供求基本平衡,包括總量平衡和結構平衡,是實現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推動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的基本前提。因此,從根本上講,要從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入手,處理好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加強需求管理的關係,特別是更好統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切實推動經濟量質齊升。
  
  在宏觀經濟調控的政策體系中,供給側管理和需求側管理是宏觀調控的兩類手段。供給側管理強調針對經濟中存在的長期性、結構性問題,通過生產要素優化配置和調整產業結構來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率,跨周期激發經濟發展動力、提高潛在增長率,從而實現促進經濟長期增長目標。需求側管理則是強調針對經濟中存在的周期性、總量性問題,通過短期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等來逆周期刺激或者抑制需求總量,從而短期調控經濟增長速度、實現現實增長目標。任何一個經濟體要實現穩定、可持續的經濟增長,都需要把握好、協調好供給側和需求側兩方面政策,通過二者的有效結合實現經濟發展目標。
  
  在不同的情況和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有時質的提升會成為矛盾的主要方面,有時量的增長會成為矛盾的主要方面。進入新時代,隨著人口紅利逐步減少,潛在增長率下降,我國經濟發展的矛盾主要體現在供給側,再加之我國經濟結構存在的實體經濟內部、金融與實體經濟、房地產與實體經濟失衡問題突出,中央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體經濟政策包括“三去一降一補”、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包括一般意義的供給側管理所要求的從供給要素入手、著眼於提高潛在增長率的政策內容,還指明了通過深化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解決結構性矛盾等實現路徑。經過長期的實踐,我國在供需兩個方面的改革和管理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總的來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說到底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本身就內嵌於擴大內需的要求之中,擴大內需戰略要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二者具有內在一致性。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都是為了暢通國內大循環,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當前,國內國際經濟形勢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們必須運用系統觀念和辯證思維,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強宏觀政策和各類政策協調配合,更好統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擴大內需,推動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周紹朋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