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相鄰性、親近性和獨特性來看,西部周邊存在著三個各具特色的次區域地緣政治板塊。一是以印度為龍頭的南亞板塊;另一個是巴阿伊板塊:即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伊朗。三國的總面積為71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4.1億。在地域上,它們原屬於南亞、西亞和中亞三個不同的部分,但現在與這三部分並不搭調。它們不具備地區領導者的權力,卻不依附於任何大國。巴基斯坦從地理行政區域上看屬於南亞,長期發揮著對衝印度的作用;從戰略態勢上看也不從屬於印度主導的南亞地區。阿富汗地處中亞、南亞和中亞的交界地帶,但似乎又游離於這三個地區,而與巴基斯坦的關係密切。伊朗雖然是西亞國家,但與阿拉伯國家在地緣文化上有明顯差距,反倒是與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頻繁往來。因此,從地緣戰略態勢的角度看,將巴阿伊視為一個整體、一個獨立的新興地緣政治板塊,是合理的。
第三個是中亞五國板塊。它們曾經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作為一個後起的國際角色,中亞國家處於國家建構過程中。它們受種種發展問題的困擾。它們害怕回到蘇聯時代,努力想擺脫俄羅斯的控制,卻因自己地緣政治的劣勢而難以做到。俄羅斯因其歷史慣性而成為蘇聯的繼承者,對中亞具有巨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影響力。俄羅斯理所當然地將中亞視為自己的戰略後院和勢力範圍。儘管隨著時間的推移,俄羅斯影響力在下降,但它仍然是左右中亞局勢的一個主要角色。
處於上述三大板塊的國家不一定全都與中國西部相鄰,但至少有8個是中國的直接鄰國,而另一些則可以看作間接鄰國。與遙遠的非洲和拉美相比,這些國家畢竟離中國很近,因此,中國與這些國家開展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具有天然的便利性。無論從哪一方面看,中亞國家都是中國理想的合作夥伴。
中亞這一概念是德國地理學家洪堡提出來的,各方理解不一。本文所談的中亞地區是前蘇聯的5個加盟共和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總面積大約400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7741萬③。而廣義的中亞,除前蘇聯的五個“斯坦”外,還包括中國新疆地區、阿富汗北部和蒙古西部等。與南亞和巴阿伊板塊相比,中亞板塊沒有突出的體量。但就中國西部周邊的戰略態勢而言,中亞之重要是顯而易見的。
中亞因其地緣政治地位特殊,被國際戰略家視為貿易和安全的重要路口。世界主要大國、以及歐亞強國從未缺席過中亞地區的戰略博弈。在19世紀,英國中尉亨利·波廷傑和俄國將軍切爾尼夫亞先後踏上中亞大地,謀求他們帝國在中亞的戰略利益④。更早時候,亞歷山大大帝、成吉思汗橫掃中亞及歐亞大陸。在14世紀,中亞人也創建了自己的帝國——帖木兒王朝,雄霸一方。到了19世紀末,中亞被沙俄征服並入俄國。二十世紀初,俄國改朝換代,從沙俄變成蘇聯。中亞又換主人,融入蘇聯這個大家庭。直到20世紀末,中亞才藉蘇聯解體的東風獨立建國。中亞人最終成為這片土地的主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