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日本航天頻頻受挫 專家反思研發體制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23-03-19 10:06:25


  中評社北京3月19日電/據新華社報導,日本新一代主力運載火箭H3首發失利,首個登月探測器登月任務失敗,小型火箭“埃普西隆”發射失敗……在最近不到半年時間裡,日本航天屢嘗敗績。專家和媒體認為,接二連三的失敗是日本航天領域技術能力下降的表現,而其根本原因在於研發體制方面缺乏一個能統籌全局的領導機構。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16日發布報告說,本月7日發射的該國首枚H3運載火箭的二級發動機點火前,火箭內部出現電流過載,這可能是導致發射失敗的原因。這枚火箭2月17日首次嘗試發射時,也是因為電源系統異常而在發射倒計時結束後未能點火升空,當時JAXA宣布發射“中止”。

  H3火箭由JAXA和三菱重工業公司共同研發,耗資超過2000億日元(1美元約合132日元)。作為現役主力運載火箭H2A的後繼型號,H3被期待今後20年充當日本航天發射的主力火箭。首秀失敗將嚴重影響日本的航天計劃以及參與國際商業衛星發射競爭。

  日本最初希望在2020年度首次發射H3火箭,之後因為新研發的LE-9主發動機出現一些技術問題,不得不大幅推遲了發射計劃。而最終導致發射失敗的卻是火箭的二級發動機沒能成功點火。H3火箭二級發動機是H2A火箭第二級採用的LE-5B發動機的改良版。

  《日本經濟新聞》社論指出,雖然航天總是伴隨著失敗,但H3火箭二級發動機和H2A幾乎一樣,經歷了長時間的驗證。如果確實是這項技術導致此次失敗,那麼問題非常嚴重。加上小型固體燃料火箭“埃普西隆”2022年10月發射失敗,日本首個登月探測器“好客”於2022年11月發射升空後未能與地面建立通信從而登月失敗,“在航空航天領域,日本技術能力的下降讓人擔憂”。

  日本航空航天項目一直以來由JAXA承擔,之前幾個系列的火箭都是由JAXA設計和研發,再向企業下訂單生產。通常都要成功發射幾次,等技術成熟了再將技術移交給企業,由企業實施商業發射。

  作為一個國立研究開發法人,JAXA更關注技術的先進性,所以其研發的火箭成本容易偏高。H2A火箭迄今發射過46次,只失敗過一次,成功率達約98%,但發射一枚H2A火箭的成本高達約100億日元,差不多是國際發射行情的兩倍,因此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缺乏競爭力,迄今只執行過5次商業發射任務。所以,日本研發H3火箭的最大目標就是降低一半成本,成為商業發射市場“賣得動”的火箭。

  而削減成本的關鍵是火箭主發動機LE-9。這款低成本高性能的膨脹循環氫氧發動機在研發過程中麻煩不斷,導致火箭整體研發比計劃落後了兩年,各界對此頗有不滿和批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