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趙宏:建立應用基礎研究基金以臨床為導向
http://www.CRNTT.com   2023-03-08 14:26:47


  中評社北京3月8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近些年來世界範圍內臨床醫學發展日新月異,很多既往治療困難、療效差的疾病生存率得到了顯著提高,其內在驅動力是新技術和新藥的不斷湧現。雖然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科技體制改革、雙一流高校建設等系列舉措的落地,國內一批高水平醫院湧現,在常見疾病的診治能力上達到或者接近歐美發達國家水平。但不可否認目前國內臨床廣泛應用的這些新技術、新方法和新藥往往由歐美發達國家所開發,是否能夠產出並且持續產出能夠改變現有臨床實踐的原創性成果,決定了中國的臨床醫學學科能走多遠、能變多強。

  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肝膽外科副主任趙宏接受了光明日報採訪,他帶來的一份提案題目是《建立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的應用基礎研究基金推動我國醫學事業發展》。趙宏表示,客觀來講,目前我國在臨床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水平是落後於歐美發達國家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從人才培養和儲備角度,國外的醫學教育往往是研究生教育,學生本科階段專業多元化,比如工學背景、理學背景,這樣的模式使其在臨床執業過程中更容易採用跨學科的思維去開發新技術來解決臨床實際問題。而國內醫學教育目前主要還是單純醫學或者生物背景,原始創新的知識儲備略顯不足。另一方面是科研經費支撐體系對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的應用基礎研究支持不夠。目前醫學類可申請的國家級科研項目主要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自然基金以及科技部的重點研發專項。自然基金主要支持對機制等基礎科學問題的研究,重點研發專項一般需要組建較大團隊並且每年資助數量較為有限,因此無法充分發揮和調動廣大臨床研究者的科研積極性和能力。“此外,由於國家級項目已成為一流醫院和醫學院職稱晉升、人才頭銜的評價要素,因此一大批臨床醫生將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自己並不擅長的基礎研究中,和自己的臨床工作和需求相對脫節,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對人才資源的浪費。”趙宏說。

  為解決上述問題,他建議在現有科技支撐體系內建立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的國家級應用基礎研究基金,強調從臨床問題出發、強化學科融合、改革評價體系。目標是產出一批能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新技術、新方法,突破目前醫學人才培養體系的局限性,造就一批能夠勝任應用基礎研究的多學科交叉復合型人才。可考慮採用以下方式:

  一是採用個人自由申報方式,建立臨床醫生和科學家雙PI制。一方面從機制上就要求臨床和基礎研究的聯合,另一方面與重點研發計劃面向團隊申報不同,可以化整為零提高效率,更好的發揮更多臨床工作者和科學家的積極性。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