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上了熱搜的特定個案,本就是特定家庭的縮影。環顧周遭,老人越來越多,年輕人越來越忙。留在大城市打拼事業,還是回到小縣城贍養父母,困擾過多少中年男女。豆瓣一個“獨生子女父母養老交流”小組,聚集了八萬多同類子女。這是線上能看到的抱團取暖。
而在線下,高齡老人、失能老人、獨居老人,除了面對生活的現實挑戰,更需直面親情慰藉難以滿足的失落。老人的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已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這也是眾多繼承糾紛的時代背景。
時代難題,自有時代來解。獨子養老難,難在兩全,難在有限時間與有限精力。在各種解決方案的討論中,無非借力政府、借力社會、借力市場,不斷優化養老服務供給,持續提升養老服務水平,讓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等多元養老模式“各美其美”。
但養老從來不只是有吃有住有醫有娛,陪伴才是最長情的贍養,親情才是老人最期待的撫慰。熱心鄰居、忘年好友、貼心保姆、長期護工等等,既然在贍養和親情上替代了無法有效給予陪伴的子女,由此老人們挑戰“遺產盡歸獨生子女”的多數認知,也是自然而然。權責利相統一,本就是合情合理合法。為人子女,不妨多些陪伴;為人父母,不妨多些理解;而“吃瓜”者,不妨多些釋然。如此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