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以靜氣與恒心做強中國的元創新
http://www.CRNTT.com   2023-02-18 06:57:51


  中評社北京2月18日電/ChatGPT的出現,是人類人工智能技術研究達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們不必將單一產品過分“神化”,但借鑒其成長經驗,也能夠為我國的自主創新之路提供助益。如何從“應用創新”大國,邁向“原始創新”強國,在眾多技術路線的初始邏輯裡刻入更多“中國人自己的東西”,愈發成為我國發力創新強國的必過之坎。

  近段時間,對話式大型語言模型ChatGPT無疑是全球科技界的焦點,該產品的爆紅,展現了人工智能商業化的驚人想象空間。浪潮之下,國際科技巨頭紛紛備戰AI領域,國內科技公司也摩拳擦掌宣布研發類似產品。

  對人工智能或聊天機器人,大家並不陌生。從蘋果Siri、微軟小冰到百度“小度”等,這些產品已經深度融入人們生活。ChatGPT則更進一步,既能跟人對話,還能寫代碼、寫詩歌,雖然很多方面仍不完美,但看起來已經“聰明”太多了。仔細探究其間的技術跨越,運行原理上的突破與創新是關鍵。過去,無論是“深藍”還是“阿爾法狗”,本質上都是專業領域的“小模型”,基本不具備通用性。而ChatGPT的母公司則選擇了“大模型”技術路線,多次迭代、大量訓練,最終取得了今天的成果。當下近乎“有意識的”的體驗,證明了新技術範式的有效性,正如有人所斷言的,“ChatGPT讓AI達到了一個奇點,之後有可能是一輪‘宇宙大爆炸’。”

  一個現象級產品,讓人看到了人工智能領域露出的桅杆尖頭。要知道,自1956年達特茅斯會議確定“人工智能”概念以來,無數企業、組織乃至國家便開始在這一領域耕耘,其間有收穫也有遺憾。受制於投入與產出難以平衡,這一先進概念起起伏伏歷經數輪浪潮,不乏發達國家、知名公司半途而廢。在中國,人工智能同樣被視為風口,受到了資本和政策的全方位支持。如今,在農業育種、無人駕駛、黑燈工廠等眾多領域,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全面開花,核心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一個個雨後春笋般的新技術應用,更接力為中國人的生活帶來看得見的改變。可以說,在世界全面擁抱AI的今天,中國作為成長中的創新型國家,一直在奮力奔跑、努力趕超。

  總體來看,ChatGPT的出現,是人類人工智能技術研究達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我們不必將單一產品過分“神化”,妄自菲薄嗟嘆“為什麼它沒有誕生在中國”,但借鑒其成長經驗,也能夠為我國的自主創新之路提供助益。就我國AI相關產業發展情況看,重“蓋房子”輕“打地基”的情況確實不同程度存在。長期以來,出圈的各項“高光”應用不少,但在原始創新方面時常感覺差一口氣。與之相應的,就是不少入局從業者時間與效率焦慮過重,“太想明天就成功”。比如,在機器視覺、語音識別等人工智能方向取得重大進展後,國內許多企業就開始追逐熱點,將精力與金錢投入虛擬幣、NFT、元宇宙等時髦概念,不再去深挖產品背後的技術邏輯。如何從“應用創新”大國,邁向“原始創新”強國,在眾多技術路線的初始邏輯裡刻入更多“中國人自己的東西”,愈發成為我國發力創新強國的必過之坎。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