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以新產業培育新優勢
http://www.CRNTT.com   2023-02-15 08:58:25


  中評社北京2月15日電/未來產業正在“火”起來。從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看,過半數省份在部署今年重點工作或未來5年工作時,明確提出要前瞻布局未來產業,紛紛搶抓新賽道,培育新動能。
  
  例如在東部地區,江蘇提出,積極發展第三代半導體、元宇宙等未來產業;北京提出,培育數據驅動的未來產業;福建提出,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元宇宙等未來產業,打造大數據、物聯網、衛星應用等千億元產業集群。在中西部地區,湖北提出,超前布局量子信息、類腦科學、元宇宙等未來產業;重慶提出,培育人工智能、衛星互聯網、綠色低碳等未來產業集群;甘肅提出,謀劃布局氫能、新型儲能、航空航天等未來產業。在東北地區,吉林表示要爭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建設國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國家雙鏈融合發展試驗區、國家未來產業孵化試驗區;黑龍江在2023年重點工作安排中表示,要高質量打造航天高端裝備未來產業科技園。
  
  什麼是未來產業?業內認為,未來產業是基於前沿重大科技創新而形成的產業,是面向未來並決定產業競爭力和區域競爭實力的前瞻性產業,是支撐未來產業發展的主導產業。技術的前沿性、需求的突破性、影響的顛覆性、價值的戰略性、前景的爆發性,是未來產業的顯著特徵。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都在加大對未來產業的布局。“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在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儲能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謀劃布局一批未來產業。2022年11月,科技部、教育部批覆10家產業科技園作為未來產業科技園建設試點。去年以來,上海、深圳、山西、浙江等多地還印發了培育未來產業的相關行動方案或指導意見。工信部日前表示,將研究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加快謀劃布局人形機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抓住全球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過程中孕育的新機遇,勇於開辟新領域、制勝新賽道”。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對全球經濟結構產生深刻影響。主要發達國家近年來紛紛加強對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學、先進製造、生物技術、先進通信網絡等前沿領域的布局。未來產業已成為衡量國家或地區科技創新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也是我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重要抓手。
  
  未來產業是創新驅動的產業。未來產業具有依托新技術、引領新需求、創造新動力和擴展新空間的特點,因其“新”,未來產業具有無限想象空間;但也正因其“新”,未來產業當前尚處於孕育孵化階段,其發展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謀劃未來產業的發展,要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加快解決“卡脖子”難題。緊緊圍繞經濟競爭力的關鍵、消費升級的方向、供給側的短板、社會發展瓶頸制約等問題,加強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一體部署。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各類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大政策、資金、人才等各方面支持力度,構建“源頭創新—技術轉化—產品開發—場景應用—產業化—產業集群”的未來產業培育鏈路,為未來產業發展營造良好創新生態。
  
  當前,各地都期望通過發展未來產業搶占發展先機。對此,要避免脫離發展實際一哄而上,避免形成新的重復建設,而是要依托各自產業基礎和資源禀賦,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科學布局,統籌處理好國家與地方、政府與市場、未來產業與傳統產業的關係,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熊麗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