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科技創新激活發展動能
http://www.CRNTT.com   2023-02-14 08:55:07


  中評社北京2月14日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世界發展大勢,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我國科技事業發生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2012—2021年,我國科技投入快速增長,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從1.03萬億元增加到2.79萬億元,基礎研究投入從499億元提高到1817億元。科技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研發人員總量從325萬人年提高至572萬人年,我國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克利夫蘭獎”“維加獎”等國際重要獎項。重大原創成果競相湧現,在幹細胞、腦科學等前沿方向取得重大原創成果,人工智能、移動通信、超級計算等前沿領域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載人航天、嫦娥探月、天問訪火等重大突破讓我國在深空、深海、深藍等領域占據科技制高點。技術創新實力顯著增強,我國申請人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從1.9萬件增至6.95萬件,企業在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中的主體作用持續增強。創新環境不斷優化,促進科技創新的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管理效能明顯提升,創新活力顯著增強。新時代以來,我國科技實力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國家創新能力綜合排名從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躍升至2022年的第十一位,科技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為滿足國家重大需求提供有力支撐。聚焦解決瓶頸制約,實施科技重大專項,填補一批科技領域戰略性空白,支撐港珠澳大橋、川藏鐵路等重大工程建設。創制了一批水稻、小麥、玉米新品種,糧食單產由2012年的畝產357公斤提高到2021年的387公斤,有力保障糧食安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新型核電、特高壓輸電走在世界前列,光伏、風電裝機容量以及儲能、制氫規模居世界首位,“深海一號”實現1500米超深水油氣田開發能力,為國家能源安全、推動低碳綠色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聚焦數字經濟、新材料、能源、交通等戰略性產業強化科研攻關,以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推動產業向中高端攀升,高端產業發展取得新突破。2012—2021年,我國高技術製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從9.4%提高到15.1%,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工業企業數從2.46萬家增長到4.14萬家。我國人工智能、區塊鏈、量子通信、智能駕駛等新技術開發應用走在全球前列,5G移動通信技術率先實現規模化應用,世界數字競爭力排名由2018年的第三十位提升至2022年的第十七位。國產C919大飛機市場化運營加速,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下線,高性能裝備、智能機器人、增材製造、激光製造等技術推動“中國製造”邁向更高水平。

  為保障改善民生奠定堅實基礎。聚焦重大民生問題,讓人民群眾共享科技進步帶來的成果。在就業創業領域,互聯網醫療、線上辦公等新業態新模式創造大量靈活就業崗位。在污染防治領域,建設11個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在全球率先實現“沙退人進”。在公共安全領域,風險評估和安全保障系統、搶險救援技術裝備、地震短臨預測預報技術系統、重大災害性天氣預報技術等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取得顯著成效。在衛生健康領域,健全早查、早篩、早診、早治的技術體系,打破癌症、白血病、耐藥菌防治等國外專利藥壟斷,重離子加速器、磁共振、彩超、CT等一批國產高端醫療裝備和器械投入使用。特別是在新冠疫情防控中,圍繞病毒溯源、疾病救治、疫苗和藥物研發等重點領域方向開展應急科研攻關,構建了疫苗、中醫藥、中和抗體和小分子藥三道防線。在科技創新支撐下,我國人類發展指數由2012年的0.699提升至2021年的0.768,世界排名大幅提升。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張明喜(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