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把經貿問題政治化危害嚴重
http://www.CRNTT.com   2023-02-12 17:40:48


 

  資本與權力的長期合謀

  其實,美國將經貿問題政治化由來已久,其歷史可以追溯至上個世紀的冷戰時期,也是美國世界霸權得以長期維繫的重要手段。

  過去半個多世紀以來,美國一直動用國家力量,對可能在關鍵技術和經濟領域對美國形成挑戰的國家和企業進行嚴厲打擊。以半導體領域為例,20世紀80年代日本半導體產業崛起,其半導體產品占世界總產量的近一半,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國。即便在金融市場崩盤的1989年,日本公司仍然占據了世界存儲芯片市場53%的份額,而美國僅占37%。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政府開始頻頻揮舞“301調查”的大棒,迫使日本兩次簽署不平等的半導體條約,最終迫使日本開放半導體市場,絞殺了日本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勢頭。

  對於屬於第三世界的鄰國古巴,美國更是長期罔顧聯合國大會的多項決議,基於自身國內通過的禁運政策和《古巴資產管理條例》《托裡切利法案》《赫爾姆斯—伯頓法案》等國內法,構築起針對古巴的全面封鎖體系,實施了現代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實行程度最嚴厲的系統性貿易禁運、經濟封鎖和金融制裁,令古巴長期以來蒙受直接經濟損失逾千億美元,嚴重損害了古巴的經濟與社會發展。

  經貿問題政治化的實質並不是為了國家安全,而是為了維護美國霸權,是資本與權力的合謀。美國利用以軍事強權為基礎的政治強權來維護經濟霸權,採取制裁、脅迫或意識形態打壓等方式,以攫取超額利潤,實現跨國剝削,維護其對全球的經濟統治。美國這種違反國際貿易規則,破壞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行為是赤裸裸的霸凌行徑。該行徑是冷戰思維在國際經貿領域的延續和嬗變,它將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看作美國利益的對立者,甚至是敵人,為了維護自身的全球霸權,不惜扯下國際經貿合作共贏、互惠互利的“外衣”,倒行逆施,借用霸權來圍剿和壓服競爭對手。

  霸凌行徑的三宗罪

  美國的霸凌行徑破壞國際貿易規則、損害全球供應鏈、割裂全球市場,給世界經濟與發展造成極大危害。

  首先,美國的霸凌行徑不但沒能促進本國經濟發展,反而適得其反,傷害了自身的產業鏈,削弱了本國的影響力。據統計,特朗普政府累計實施逾3900項制裁措施,相當於平均每天揮舞3次“制裁大棒”。截至2021財年,美國已生效的制裁實體和個人高達9421個,較2000財年增長933%。然而,美國制裁的結果卻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例如,美對華加征的關稅絕大部分由美國公司和普通消費者承擔了,它使美國公司市值損失超過1.7萬億美元,美國家庭每年戶均開支增加1300美元。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報告稱,美國消費者承擔了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92.4%的成本。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2021年報告顯示,對華貿易戰導致美喪失24.5萬個就業崗位。所以,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認為,“美對華貿易政策徹底失敗,關稅對美國造成的傷害更大”。

  其次,美國的霸凌行徑威脅到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產業發展、經濟主權和經濟安全。截至2020年,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GDP總量已占全球的40.6%,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80%,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新興經濟體對美國的制裁、封鎖等操弄非常敏感,它們在舊有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中處於弱勢地位,往往缺乏話語權,無法與美國的霸凌行為相抗衡。如果任憑美國在國際經濟競爭中不斷操弄意識形態霸權,廣大發展中國家將遭遇從經濟上、技術上被“卡脖子”擴大到政治上、文化上被“卡脖子”的厄運,從而在國際分工中處於底端,在國際貿易中受到盤剝,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產業鴻溝和競爭力鴻溝繼續擴大,難以擺脫在經濟上對西方的依附和邊緣地位。

  當前,美國等發達國家加大對新興經濟體的技術封鎖,試圖將後者鎖定在全球產業鏈的低端位置。美國的這類行徑直接損害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企業形象、產業形象和國家形象,往往迫使後者面對國際“圍剿”不得不變換產業鏈、供應鏈、貿易鏈,企業發展成本和產業內耗急劇增加,企業生產經營和發展壯大受到嚴重影響,有可能使其與西方發達國家競爭的產業基礎、國際經濟競爭力和博弈能力大大削弱,發展勢頭被遏止,振興民族經濟的努力付之東流。一旦時機成熟,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控制的跨國資本將緊隨意識形態滲透,一並進入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重要領域,通過收購、兼並、重組等多種手段“肢解”競爭對手的支柱產業和新興產業,進而控制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命脈和經濟主權,延續和擴大其跨國剝削和超額利潤。

  最後,美國的霸凌行徑給全球的和平與發展蒙上了陰影。當前全球經濟復甦艱難,而美國不斷揮舞制裁、脅迫的大棒,不但使一些新興經濟體產業窒息、經濟滑坡、發展停滯,甚至造成各種摩擦與危機,給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蒙上陰影。美國對俄烏衝突澆油拱火,裹挾盟友對俄羅斯極限制裁,使歐洲經濟備受打擊,能源危機凸顯,面臨多方面極高風險的挑戰。有媒體評論認為:“為了美國的利益,歐洲的經濟正在被犧牲。”美國濫用單邊制裁持續激化矛盾,給全球能源、金融、糧食、產業鏈等造成巨大衝擊,給全球經濟帶來嚴重干擾,給世界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給相關國家民眾帶來嚴重傷害。

  總之,經貿問題政治化是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一股逆流,它不但不能解決美國的貿易逆差問題,不能促進美國經濟健康發展,而且助長貿易保護主義,破壞國際貿易規則,損害廣大發展中國家乃至世界人民的長遠利益。尤其是在人類面臨諸多環境、能源、糧食、健康等全球危機和威脅的今天,在全球經濟深度交融的當下,人類面臨更多共同挑戰,人類的利益和命運更深刻地聯繫在一起,各國人民理應同舟共濟、並肩攜手,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才是人間正道。美國作為世界大國強國負有更大的責任,應當和世界人民一道維護世界和平與正義,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而不是相反。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邢榮(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