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美國升級“芯片戰”重創全球半導體產業
http://www.CRNTT.com   2023-02-12 12:20:42


  中評社北京2月12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最近,美國對華“芯片戰”大有升級之勢——先是荷蘭、日本兩國在美國施壓下,同意啟動對華半導體製造設備出口的管制;後有外媒報導,美國政府正考慮切斷美國供應商與華為公司之間的所有聯繫,禁止美國供應商向華為提供任何產品;拜登政府還準備公布一項行政命令,限制美國對敏感的中國科技行業的投資……2023年開年不久,美國在遏制中國半導體相關產業發展上就惡招不斷。

  近年來,美國打擊中國“芯”發展的動作從未停歇,一邊精準打壓對華半導體產供鏈,一邊構建“去中國化”的半導體產業鏈聯盟,圖謀在先進半導體產業上徹底“甩開”中國。無論是拉攏韓國建立“技術同盟”,還是與韓國、日本和中國台灣地區建立芯片“四方聯盟”,亦或借由美日印澳“四邊機制”“印太經濟框架”等機制建立半導體產業鏈“小圈子”,美國通過把政治化、陣營化、武器化的手段引入半導體產業,企圖搭建美國主導的封閉產供鏈循環,從而彌補其在芯片製造領域的短板,維護其在全球芯片產業的優勢地位。

  然而,美國大張旗鼓的對華“芯戰術”,也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最近,美國知名芯片製造設備供應商泛林集團宣布,受最新一輪對華芯片製造設備出口禁令影響,集團將解雇1300名全職員工,未來兩個季度還計劃解雇1400名臨時員工。全球光刻機巨頭荷蘭阿斯麥控股公司最近警告,禁止向中國出口半導體製造設備,可能導致半導體價格上漲。美媒分析,在美國政府對中國芯片和半導體等行業實施蠻橫打壓後,許多美國公司深受其害,包括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開發商、芯片設計商、晶圓製造設備生產商、芯片製造商本身等。

  美國所謂打壓中國先進半導體產業,卻把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供應鏈拖下了水。半導體產業是高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產業,早已形成聯繫緊密的全球半導體產業鏈。據專業人士估算,基於專業化分工,半導體產品的整個生產過程需要跨越各國邊境70次以上,全程達到100天。儘管美國半導體產業基礎較強,但在製造能力特別是先進制程工藝上較為薄弱,嚴重依賴東亞地區。即便美國極力引導先進芯片產供鏈轉向美國主導的“小圈子”區域化發展,但全球半導體相關產業的地區分布和相互依賴局面很難被改變。美國強力“重塑”“去中國化”的半導體產業鏈,重創全球半導體產業。

  芯片是全球未來產業的核心,芯片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全球各國共同參與。近年來,美國採取一系列單邊行動,相繼出台《創新與競爭法案》《2022年美國競爭法案》《芯片和科學法案》,利用科技霸權,鞏固本國技術領先優勢;對盟友“恩威並施”,誘逼英特爾、台積電、三星等芯片製造企業赴美設廠,極力確保美國在芯片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

  短期看,美國確實給中國的芯片產業及相關產業發展製造了麻煩,收穫了現實利益。但長期看,美國歇斯底里地打壓,倒逼中國芯片產業不斷突破,讓自己失去了巨大的中國市場,最終會極大削弱美國科技企業的創新意願和創新能力,損害全球芯片產業發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