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服務鄉村、主動學習,各地大學生抓住新機遇
http://www.CRNTT.com   2023-01-31 09:16:58


  中評社北京1月31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鄉村選調生”方治弘——

  “把敖塘村的明天建設得更美好”

  春節假期一過,廣西來賓市興賓區高安鄉敖塘村的甘蔗地裡,人頭攢動。跟鄉親們一塊種甘蔗的,有個26歲的小夥,到村任職的選調生方治弘。“初五後,小方不時來幫工。幹活不惜力,像個莊稼人!”43歲的蔗農葉獻光竪起大拇哥。

  前一陣天旱,甘蔗長勢比往年差。“其實村裡有個4公里長的水渠,年久失修。”方治弘說。最近,村委會讓方治弘起草報告給水利部門,申請整修水渠。“要是通過,對那萬畝甘蔗可是好事。”

  對方治弘來說,敖塘村讓他成長。去年,從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碩士畢業後,他成為廣西選調生,被分配到來賓市三江口新區管理委員會。求職季,錄用通知書他拿到手軟,設計院、施工單位、工程咨詢公司……但他最終選擇回廣西,並被派駐到敖塘村駐村。“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我覺得更有意義。”方治弘憨厚地說。

  去年8月25日,懷著激動的心情,方治弘頭回來村裡認門。“能否快速適應新環境?說實話,我起初心裡也沒底。”敖塘村老村委辦公樓有間小房子,配有一張書桌,一張床。方治弘新添了個帆布衣櫃後,正式入住。

  方治弘琢磨,幹工作,得瞭解村情。不到半年,全村130家脫貧戶,他挨個跑遍。“路偶爾會記混,問地裡勞作的大爺、路邊曬太陽的大娘,就找到了。”上年紀的村民習慣講客家話,為方便溝通,說慣普通話的方治弘,硬是在短時間內學會六七成。村民漸漸發現,地頭總能看見個小夥子,有幹勁、熱心腸,閑時嘮家常做記錄,忙時出把力搭把手。“他是大家眼中的好後生。”村黨總支書記江宗錦對記者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