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月29日電/據大公報報導,本港公屋輪候冊大排長龍,一般家庭平均等候5.6年才獲配公屋,未“上樓”的家庭要在私樓捱貴租。房屋署於2021年6月推出“現金津貼試行計劃”,幫助紓緩輪候公屋期間的生活困難,截至上月,已向逾8.4萬個合資格住戶派發超過25億元的現金津貼,超過22萬人受惠。
負責推動現金津貼計劃的房屋署團隊表示,看到疫情下居住劏房等不適切居所的長者生活好艱難,“真的很想盡快派錢幫助他們”。有依靠長者生活津貼過活的長者表示,收到政府的現金津貼後,感到雪中送炭。
“現金津貼試行計劃”試行三年,向非居於公營房屋、非領取綜援,以及輪候公屋逾三年仍未獲得首次編配的一般公屋申請住戶,每月以轉數快或現金方式,提供1300至3900元津貼,幫助居於不適切居所的市民紓緩生活壓力。
房署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已獲派發現金津貼的8.4萬個合資格住戶中,逾半數是2至3人家庭,相應獲得2250元至2700元津貼。
負責推動現金津貼計劃的房屋署高級房屋事務經理詹黃淑珍接受大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首月就寄出九萬份申領表和資料給初步符合申領資格的目標住戶,並成功收回五萬份申請表,派發逾萬元的津貼。她說當時在新冠疫情下推出計劃,團隊成員祗有個位數,為讓市民盡早獲得津貼,各人身兼多職,使該計劃提早五個月推出。
伯伯獲津貼致函感謝
“研發新系統及設立網站、整理申領表格、前往郵政中心接應貨車,所有同事親力親為。記得當時寄出的申領表,足足裝滿10個卡板車。”詹黃淑珍稱,常在新聞見到各種劏房住戶個案,“見到很多長者居於不適切居所,疫情下生活更艱難,真的很想盡快派錢幫助他們,也是對自己的一個動力。”
她說有一位伯伯,1980年舉家來港,夫妻二人現每月僅憑數千元的長者生活津貼維持,伯伯遞交申請並獲認定合資格後,辦事處迅速批核,約兩星期後伯伯已收到津貼。她回憶伯伯收到現金津貼後,特意寄來感謝信,“他在信中說,自己垂暮晚年還沒有一間房,此次感受到政府的關懷照顧,感到雪中送炭。我們收到來信都十分感動,感覺所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好像十月懷胎後終於得到一個健康的寶寶!”
團隊獲頒卓越協作獎
“現金津貼試行計劃”項目去年在公務員事務局的“公務員優質服務獎勵計劃”中,獲頒“卓越團隊協作獎─公共服務”組別的銅獎。詹黃淑珍稱,會繼續優化系統和工作流程,盡力為申領家庭提供優質服務。(來源:大公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