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新型舉國體制助力科技自立自強
http://www.CRNTT.com   2023-01-14 08:50:40


創新資源市場化配置是新型舉國體制下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和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保障。
  中評社北京1月14日電/科技創新是推動國家富強與民族復興的核心動力。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搶占高地、掌握話語權,歸根結底要依賴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和突破。相較於一般的技術創新,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往往是“難啃的硬骨頭”,不僅涉及要素的協調配置、研發團隊的通力合作,離不開黨中央的統一領導和政府相關部門的有力引導,甚至需要舉全國之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完善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統一領導的體制,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優化配置創新資源。

  中國社會科學報發表南京師範大學商學院白俊紅、陳新、郭進文章認為,當前,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與挑戰,充分利用新型舉國體制強大的資源調配能力與組織動員能力,實現核心技術創新領域的關鍵性突破,從而助力科技自立自強已迫在眉睫,需從多個角度精準把握、積極推進。

  新型舉國體制應新時代而生

  文章介紹,我們黨歷來重視科技創新的發展及技術進步引領下的經濟增長。新中國成立後,為適應當時創新資源匱乏、科技基礎薄弱的歷史條件,中國積極在全國範圍內統一調配資源,在國防、航天等重大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而隨著研發資源的不斷積累和人才隊伍的迅速擴張,以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日益凸顯,中國科技創新的大環境已然發生變化。探索新時代下契合中國科技創新大環境的新型舉國體制,是對傳統舉國體制的繼承與創新,亦是中國協調資源攻堅克難、化解矛盾著力創新的必然選擇。

  第一,明確市場機制的決定作用。新型舉國體制繼承了傳統舉國體制所體現出的強大制度優勢,牢牢握緊“統一指揮、高效動員、協同攻堅”的大旗,依然強調中央政府在國家重大技術突破中承擔的引領和協調作用。世界經濟形勢風雲變幻,舉國體制的主體結構面臨優化升級,亟須通過政府與市場的有效協作來實現技術突破,形成以有為政府為主導、有效市場相協同的創新局面。

  第二,把握因事制宜的運行手段。中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指出,“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新型舉國體制在傳統舉國體制的基礎上,明確了舉國體制的適用範圍,以區分其在不同科技創新項目中的作用程度。概括而言,在關係國家重大利益的關鍵科技領域,強調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主導作用;對於適宜分散式研發的科技創新項目,新型舉國體制則保留個體創新的自主性。

  第三,依托數字技術的全新力量。伴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國的數字經濟已取得長足發展,為工作協同、機制建設、政策執行等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牽住數字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發揮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提高數字技術基礎研發能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盡快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把發展數字經濟自主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數字經濟能夠打破時空限制,有力推進組織動員與資源調配,無疑是保障新型舉國體制運行效率和長期發展的重要“法寶”。

  以有效市場合理配置為抓手

  文章表示,創新資源市場化配置是新型舉國體制下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和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保障。市場對創新資源配置的影響體現在要素流動、產權保護、價格穩定和市場運作等方面,構建適宜新型舉國體制的創新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有助於提高創新資源配置效率,著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創新資源的有效配置也是實現技術需求和創新供給有效對接,推動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的關鍵環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新型舉國體制下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需要重視核心技術與產業發展的緊密關係,重視市場機制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推動研發要素向產業鏈上具有更高生產率的企業與部門流動。同時,鼓勵企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利用市場在核心技術突破和產業轉型升級中的關鍵作用,強化關鍵研發成果的轉化應用。

  一直以來,政產學研金之間的協同創新,不僅在中微觀層面推動了產業升級與企業轉型,更在宏觀層面被視作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形成自主創新體系的著力點。推動建設新型舉國體制,要圍繞對國家發展和經濟安全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科技創新領域進行統籌布局,推動行政機制和市場機制深度融合,充分激發和提升政產學研金各類主體的創新活力與協同效率。在新型舉國體制下,市場機制賦予協同創新以全新的運作邏輯,必須利用好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加快發展政府特設機構主導的協同創新、大型央企和頭部民營企業主導的協同創新以及國家級科研機構主導的協同創新等模式,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實現里程碑式跨越。

  以有為政府統籌領導為保障

  文章指出,加快構建新型舉國體制,黨中央的統一領導是核心生命力,有為政府的統籌領導與有效決策是根本保障。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的同時,仍需有為政府的科學統籌與頂層設計,以形成新型舉國體制下科技創新發展的強大助力。

  一是統籌資源配置。通過對人才、資金等資源的全局配置,在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同時,平衡利益分配,不斷完善組織管理制度,有力發揮在科技創新領域中“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著力提升組織動員能力與宏觀調控效率。在整體規劃部署下,將科技創新戰略與研發資源的市場化需求、企業的核心技術攻關方向有機結合,從而更好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二是科學簡政放權。全局規劃、統一調配不是行政制度的棄“簡”從“繁”。新型舉國體制下,深化政府部門改革,合理壓縮相關行政審批,及時為市場及企業減負。務實有效的簡政放權將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的活力與動力,形成各部門各領域協同的良好局面,凝聚起新型舉國體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各項資源。

  三是重視要點規劃。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要科學謀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戰略謀劃和系統布局,堅持國家戰略目標導向,瞄准事關中國產業、經濟和國家安全的若干重點領域及重大任務,明確主攻方向和核心技術突破口,重點研發具有先發優勢的關鍵技術和引領未來發展的基礎前沿技術。”在具體政策制定時,應當綜合考慮科技創新項目的整體發展方向與近期亟須攻克的重點任務,優先聚焦國家當前重要戰略需求,精準實施,重點突破。這就要求以新型舉國體制為抓手,篩選若干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對象,對重點項目進行持續跟進,切實提高關鍵領域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