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管護,高標準農田長效機制拔節生長
多方參與、責任明確、協調順暢、保障有力
天剛蒙蒙亮,四川省旺蒼縣白水鎮勇敢村村民曾遠明就來到田裡,巡護起了千畝高標準農田。“作為勇敢村8名管護員之一,我主要負責高標準農田建後的日常清淤、應急維修、垃圾清理,確保負責管理的標段設施完好、良性運行。”曾遠明說。
近年來,旺蒼縣探索高標準農田建後管護長效機制,健全縣、鄉、村、組四級網格長機制,實現“網格長制”全覆蓋。同時,還確定縣級田長29名、鄉(鎮)級田長23名和村級田長243名,劃定1701個網格管理區域、確定網格員1701名,有效解決高標準農田建後管護“最後一公里”問題。
“既當承包戶,又做管護員,改造後農田每畝增收近500元,一年收入五六萬元,還能照顧家裡。” 曾遠明感慨,“日子更好了!”
高標準農田如何管?近年來,各地通過實踐,制定出台了高標準農田建後管護制度辦法,明確管護責任和具體要求,保障管護資金來源渠道,逐步建立健全了多方參與、責任明確、協調順暢、保障有力的高標準農田管護機制。
山西省長子縣將項目建設與建後運維有機銜接,政府統一規劃、統一建設標準,制定運維考核標準,總承包企業對項目的全生命周期負責,確保工程長效良性運行。湖南岳陽、遼寧沈陽、福建泰寧等地探索引入財產保險,發揮商業保險在事前評估、事中預防、事後賠償方面的功能作用,為加強高標準農田管護工作進行了積極探索。
此外,各地各部門精準發力、多措並舉,調動各方積極性,有效拓寬資金來源。河南省結合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通過以電折水、計量收取水電費等方式籌集日常管護經費;江西省永修縣在落實適當財政補貼的基礎上,用好新增耕地指標交易收益、村集體經濟收益等,多渠道籌措建後管護資金。
郭永田說,下一步,要加強高標準農田建後管護,按照權責明晰、運行有效的原則,指導各地建立健全日常管護和專項維護相結合的工程管護機制。同時,完善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高標準農田管護的政策措施,保障管護主體合理收益,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扎好高標準農田長效運營“籬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