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質量,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升
從2023年起,全國年均將改造提升3500萬畝高標準農田
2022年秋收,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牛莊鎮金豐家庭農場收穫雙份喜悅: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示範基地裡,黃燦燦的玉米、圓滾滾的大豆實現“一田雙收”。
很難想象,眼前這片充滿希望的田地,曾經是令人苦惱的鹽碱地。
為了改造這裡的鹽碱地,多年來,東營區堅持良種良法良田配套,目前5.3萬畝高標準農田續建項目順利完工,5000畝新建項目規劃設計正有序推進。同時,當地多方面推進鹽碱地改造分類施策,持續改良土地質量。
鹽碱地一改,“米糧川”就來。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配套基礎設施提升等措施,牛莊鎮推廣間作套種,不斷提高復種指數和土地綜合利用水平,糧食年產量由2012年的4.7萬噸增加至2022年的9.36萬噸。
“提質量,就能不斷推進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升。”郭永田說,建設高標準農田是一個重要抓手,要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郭永田介紹,在2022年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2030年規劃建成12億畝的基礎上,加快把15.46億畝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同步改造提升超過使用期限的已建高標準農田設施,以此穩定保障1.6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
按照《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從2023年起,將啟動已建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全國每年平均將改造提升3500萬畝高標準農田。吳洪偉說,通過改造提升,解決已建高標準農田設施不配套、工程老化、工程建設標準低等問題,進一步提高農田基礎設施和耕地地力水平。
人不負耕地,耕地定不負人。吳洪偉介紹,建成後的高標準農田平均耕地質量可提高約1個等級,畝均糧食產能增加10%—20%,許多農田達到“一季千斤、兩季噸糧”。
近期,中央財政提前下達2023年農業相關轉移支付2115億元,提前下達農田建設補助資金346億元,支持各地提前謀劃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堅持新增建設與改造提升並重,加快推進前期工作,推動項目早建設、早建成、早見效。 |